随着全球芯片短缺引发上游芯片材料供应紧张,光刻胶如何解决进口替代问题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3月23日,晶瑞股份(300655,股吧)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称,公司2020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35.28%,实现净利润7695.01万元,同比增长145.72%,扣非净利润4412.83万元,同比增长95.98%。
关于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在2020年报告中表示,依靠技术驱动,公司开发了如高端光刻胶、高纯度等级的双氧水、硫酸、氨水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为业绩增长增添了动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受益国产替代加速,公司半导体材料产品稳步增长。”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公司在泛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方向,拥有众多质量极高的产品,能为下游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随着投资项目的逐渐落地,预计公司市占率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芯片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朝阳产业,但围绕芯片产业链配套,以光刻胶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卡脖子”问题依旧存在。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刻胶属于高技术壁垒材料,生产工艺复杂,纯度要求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目前,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基本被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
据记者了解,晶瑞股份正携手姑苏实验室,聚集国内外技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来解决光刻胶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据公司方面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子公司苏州瑞红生产的i线光刻胶近年已向中芯国际等企业供货。此外,公司高端KrF(248)光刻胶已经完成中试,并承担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02专项“i线光刻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光刻胶生产线。”
财报显示,2020年晶瑞股份核心产品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的销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实现销售1.79亿元,同比增长16.98%;超净高纯试剂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6.94%,正逐步成为中芯国际、华虹宏力、方正半导体等下游芯片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实现半导体级高纯试剂的国产替代;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34.88%;基础化工材料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89.52%;能源营业收入6563.28万元,同比增长18.8%。
同时,上述人士还表示:“公司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布局的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及在建的高纯硫酸等产品品质已达到SEMI最高等级G5水准,可基本解决高纯化学品这一大类芯片制造材料的本地化供应,实现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化、本地化。”
据介绍,在泛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方向,晶瑞股份已形成多品类微电子产品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TECHCET发布最新统计和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光刻胶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1%,达到19亿美元。
“我国光刻胶自给率仅约10%。”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企业在半导体光刻胶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以及中国半导体产能快速扩展和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给了国内半导体光刻胶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据公司方面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现有产品结构将逐渐转型为以半导体材料为核心,泛半导体材料协同发展,光刻胶产品从g线突破到KrF、i线,服务客户从4-6寸向8-12寸Fab厂跨越。”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公司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多项目的逐步落地,将为公司未来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