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之一,此前网上有传言称,阿司匹林对甲状腺癌有预防作用。虽然已知阿司匹林与各种癌症类型的发病率降低相关,特别是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已有一致的证据,但尚不清楚这种益处是否可扩展到甲状腺癌。近期,甲状腺疾病领域权威杂志《甲状腺》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发现阿司匹林对甲状腺癌无任何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使用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无关
该研究对阿司匹林预防甲状腺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利用2002~2015年韩国国家健康保险服务全国样本队列数据库,根据年龄、性别和随访期,共纳入4547名新发甲状腺癌患者与13641名健康人群进行1∶3对照匹配分析。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9.52年。
在多变量分析中,通过调整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状态、高血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和每年门诊就诊次数之后,发现阿司匹林的使用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无关。并且,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哪种亚组(年龄、性别、随访期),阿司匹林的使用对于甲状腺癌的发生均没有任何保护作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每年阿司匹林的累积剂量和使用阿司匹林的累计天数均与甲状腺癌的发展没有关联,这与使用每年阿司匹林的天数的结果一致。
阿司匹林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药物,它物美价廉,作用广泛,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作用很大,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也可作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等。
对于已经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得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性较大的人群,就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谓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疾病(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未经医生评估擅自服用有风险
近些年,虽然有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预防,但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张征在其发布的视频中强调,未经医生评估而擅自服用,有可能因剂量不准或存在禁忌证而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部分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哮喘发作等严重反应。孕妇在怀孕最后三个月内也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出血。
另外,还要注意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量服用时可以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剂量过大时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必须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