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大人小孩都要注意卫生

2021-06-08 11:22:19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入夏以后,天气湿热,病毒增长,最让家长头痛的就是小孩患上手足口病。但其实与之症状类似的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儿童常见病。

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戴汝均介绍,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偏爱”5岁及以下的孩子,它们症状相似,都属于传染病,且传染性比较强。他提醒,确诊的患儿应居家隔离两周后再去上学,以避免传染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

“一根藤上结出两个毒瓜”

戴汝均介绍,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A71)是最常见的,也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毒。

“5—9月是高发期。”戴汝均说,春夏交替,气温逐渐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患病时,通常表现为咽痛、厌食、发热,还可以通过观察手心、脚心、口腔是否有明显的小疱疹或小溃疡作出判断。

戴汝均强调,有的患儿四肢或身上不会出现明显的红疹,只是口腔里有疱疹,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较为相似,都会有发热、咽痛、厌食等表现,因为导致这两种疾病的是同一个大类的肠道病毒,“好比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毒瓜”。

戴汝均说:“这两种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最大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小疱疹仅仅长在口腔里,手足口病的小疱疹还会长在手、足等部位。”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可以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会因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鼻分泌物、皮肤的疱疹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更迅速

“家长发现孩子疑似患有手足口病,应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避免与外界接触。”戴汝均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5天,大部分都是轻症,病程5—7天后都能自行恢复。但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的部分患儿会出现重症,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

相比之下,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更迅速,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会让家长慌了阵脚,但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要更危险。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预后较轻,而手足口病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会对3岁以下的儿童造成脑膜炎等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戴汝均指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早期疱疹仅在咽峡部可见,手足臀部始终不出现皮疹,但病情可迅速恶化。他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加快,有发热、精神差、惊颤、呕吐、站立不稳、四肢末梢发凉、多汗等表现,均为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

此外,如果孩子已确诊手足口病,高烧持续不退(38.5℃以上、24小时以上),即使服药也很难退热,四肢出现抖动甚至抽搐、精神萎靡或者昏迷等症状,都是在发出重症预警,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大人小孩都要注意卫生

“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建议打疫苗。”戴汝均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而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因。

很多家长表示,是不是打了预防针就不会得病了呢?戴汝均解释,同一个孩子是有可能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因为目前发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一种。目前国内上市的只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手足口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工作很重要。

要注意勤洗手。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戴汝均提醒,不但要给孩子勤洗手,照顾孩子的家属也要重视个人卫生。成人也是病毒的携带者,成人不发病,但会传染给孩子。家长从室外回来,一定要先洗手再接触孩子,尤其是在为孩子喂食和清洁口腔时。

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病从口入”,减少进食不完全熟或不干净的食物,尽量吃已经煮熟的食物。

勤消毒,晒衣被。家长要及时晾晒孩子的衣被或者进行消毒(含氯消毒剂),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孩子常接触到的一切物品都要勤清洗消毒。

室内勤通风,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要保持良好通风,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室内儿童游乐场等人群拥挤处玩耍,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 注意卫生 分辨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