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粽切勿过量 以下几类人群食粽务必要注意

2021-06-09 11:17:01
来源:每日新报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其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谈及端午,就不得不提我们中华传统美食——粽子。现代人既追求美味又乐享健康,那么端午节里能否让二者兼得呢?专家给出了好办法。

端午食粽切勿过量

甜粽子、咸粽子,好吃的粽子数不胜数,不过,粽子虽美味,医生还是要提醒您:一定要少吃!又甜又黏的食物对于血糖高的人群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可是真心不够友好。

相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类人群食粽务必要注意:

1.心血管病患者,即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有可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2.胃肠道病患者:粽子原料以糯米为主,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如腹胀、腹泻反酸、烧心等,所以不可贪食。尤其是胃肠道疾病患者,更不宜多吃,如消化性溃疡,进食粽子后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就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专家提供新选择

天津南开医院专家建议将民俗美食粽子融入药食同源的中医药元素做成药膳粽,使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获得其内含的中医药功效,一举两得。

在介绍药膳粽前,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那么将兼具食物与药物属性的麦芽、橙皮、茯苓、莱菔子、桂圆、枸杞、山楂、桑葚等食材添加到粽子中,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麦芽:行气消食、开胃除胀;

鲜橙皮:提神醒脑、清肠通便;

茯苓:健脾止泻、宁心安神;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桂圆:益智补脑、补气养血;

枸杞:延缓衰老、滋补肝肾;

山楂:消食健脾、活血化瘀;

桑葚:生津止渴、润燥滑肠。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炎热的夏日,黏腻的粽子中加入几种消食健脾、提神醒脑的药材后,便平添了一些清爽的口感。相信融合了文化与中医药内涵的“药膳粽”,定会让这个端午变得不一样哦。

链接:关于粽子的“美丽传说”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又是一年高考时,“备考大军”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高考吃“高粽”,一定中中中!今年的高考临近端午节,粽子便成了很多家长给孩子挑选的食物,在此也祝愿所有考生能够高中!

原文作者:

高培,天津市南开医院宣传科科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屈慧敏,屈原后裔、天津疫情期间膳食营养及心理健康干预专家组组长、天津市青联委员、南开区人大代表、高级营养保健师,中国服务宴会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副秘书长,天津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企业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饭店协会名小吃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运良,新健康栏目特约顾问、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会长、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高级考评员、人社局营养配餐裁判员、天津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疫情期间膳食营养及心理健康干预专家组副组长。

关键词: 药膳 端午食粽 过量 人群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