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可能传播的疾病有哪些?秋季外出游玩警惕蜱虫叮咬

2021-09-16 11:34:30
来源:每日新报

临近中秋、国庆双节,津城正处于秋高气爽之时,天气凉爽,人们外出郊游、逛公园的机会增多,而此时也是秋虫活跃之时。近期,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院外科急诊接诊了两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

市中研附院外科急诊医师赵亮提醒广大市民,市民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蜱虫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将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或局麻药涂在蜱头部,等到自行松口后用镊子轻轻拉出并消毒伤口,若口器残存需局麻后手术取出。一旦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蜱咬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致命杀手——蜱虫

蜱虫既是常见的吸血外寄生虫,又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蜱虫可能传播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蜱虫可能传播的疾病有:森林脑炎、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无形体病、发热板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传染病其中有8种急性传染病。

蜱虫叮咬的临床特点

蜱虫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诊断蜱虫叮咬的最典型体征“焦痂”。

蜱虫叮咬可形成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在叮咬部位可发现蜱虫。自觉症状一般为瘙痒或疼痛。蜱麻痹系蜱虫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蜱咬热在蜱虫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温馨提示

外出时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浅色长衣、长裤,裤腿扎紧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离开时相互检查。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另外,宠物犬到草丛里闲逛时,就有可能被蜱虫攻击感染上蜱虫。因此,主人在带犬只散步后,别忘了检查其身上是否有蜱虫叮咬。

关键词: 蜱虫 叮咬 疾病 传播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