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突破4000万人 问诊该叩哪扇门?

2021-09-30 14:46:37
来源:南方日报

“你还记得她是谁吗?”

“我知道!她……和我很亲很亲……是……是住隔壁的老朋友。”

饭桌上传出笑声。凤姨的女儿听着母亲称呼自己为“老朋友”,也笑了,笑罢又摇了摇头,习以为常之下是无奈和心酸。

这样的对话,8年多来进行了无数次。从忘记菜市场相熟的商贩开始,凤姨慢慢不认得回家的路,不记得要怎么付钱,忘记了朝夕相对的老伴和女儿,连自己的姓名和年龄都忘得一干二净。

凤姨是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飞煜介绍,这种疾病的患者在老年患者中占比高达50%—70%。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知己知彼,早诊早智”。2021年24卷6期《中国全科医学》刊登的《专家说——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防治》一文中提及,中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计约1000万人,居世界之首,平均每20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该病患者人数将突破4000万人。

问诊该叩哪扇门?

“我爸老觉得有人偷他的杯子”,李傅(化名)向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金玲诉苦,“短短一周我们已经为他换了3个保姆了。”

李老伯总是觉得家中保姆趁他不注意,偷偷使用他的杯子,原因是前一秒放在桌上的杯子转身就移了位。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已影响到全家的正常生活。

张金玲介绍,李老伯的症状被称作“被窃妄想”,看起来是以精神症状为主,实际上在经过记忆筛查后往往发现,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

近年来因老年性疾病前来向她问诊的患者中,好几例都出现“被窃妄想”。有的患者总疑心楼上的邻居偷盗家中财物,有的坚信亲属惦记自己的养老金,有的甚至怀疑妻子不忠。

“能够让患者家属主动找上我求助,对生活的影响一定是严重到迫不得已,全家不宁的程度了。”张金玲告诉记者,要说服老人来看精神科医生是极为不易的,这种情况下还能来求诊,患者的病情往往不容乐观。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度还是不够。”张金玲表示,很多人都会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人衰老的正常表现,不需要去看医生,或者认为即使看了也没用,没必要白费力气。她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与同年龄段老人出现的记忆缺失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是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

“我们不知道该去看哪种医生?”凤姨的女儿也很苦恼,凤姨的病情在一次中风过后恶化得很快,对人、事、物的遗忘率更高了。目前对她的治疗除了控制基础性疾病外,还会通过定期输液疏通血管。记者了解到,阿尔茨海默病在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科、康复科和精神科都可以问诊,其本质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2019年8月26日,汕头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记忆门诊。据马飞煜介绍,2019年全国仅有不到300个记忆门诊,专门针对认知康复,除神经内科外,其他相关科室也可以申报。从数据上看,2019年该院的记忆门诊门诊量是274人次,至2020年达822人次。

虽然门诊量在逐年上升,但马飞煜坦言,记忆门诊面向的是所有具备认知障碍的患者,除老年人外也包括青年人,甚至儿童,也有因其他病因导致老年痴呆的患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实际门诊量很少。

“能够通过提醒回想起记忆的,叫健忘,而不是遗忘。”马飞煜解释,健忘是连聪明的小学生都会发生的正常情况,而阿尔茨海默病所遗忘的记忆,是即便经过提醒也无法回想起来的。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其他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还包括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病因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也不同,凤姨后来因中风恶化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血管性痴呆。马飞煜表示,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会有一段平台期,其间经过治疗很可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这些治疗都需要建立在确诊的基础上,因此尽早进行记忆筛查尤为必要。

病能治好吗?

“知己知彼,早诊早智”,多早才算早?

2019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概括为ABC三类,分别是:使用电话、吃饭、购物、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能力的A类;抑郁、妄想、幻觉、尾随等精神行为症状的B类;以及语言、执行能力、学习和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C类。一旦出现判断能力下降、社交困难、情感淡漠、丢三落四等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就应该提高警惕,立刻进行记忆筛查。

马飞煜介绍,记忆门诊会对患者开展相关神经心理量表的测评,包括简易精神量表、蒙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特定认知功能检查等,以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总体认知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阿尔茨海默病一定是老了才会出现的疾病。”马飞煜说,“大脑神经元的变性是不可逆的,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长达10—20年,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失控,直至死亡。”

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马飞煜表示,患者病情变化可以看成一条缓慢下降的曲线,越早干预,曲线变化的坡度就会越缓。

“曾有亲戚推荐过香港的一种保健药品,据说不少患者吃过后都很有效果,但我们自己买来后却发现并没有明显的疗效。”陈女士的母亲也是多年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了延缓母亲的病情,陈女士在买药上花了不少钱,效果却并不能达到预期。

马飞煜介绍,目前市面上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大概有三类,临床的疗效都还不错。2019年12月,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在国内正式上市。作为中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成果,已完成的中国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药可以持续、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但每一种新药的疗效仍需要时间的验证。

除神经内科外,神经外科或老年科、康复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也有一些辅助的物理治疗手段。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魏乃礼告诉记者,经颅磁刺激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临床发现,这种辅助的方法对一些患者疗效显著,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疗效并不明显。今年2月份,汕头大学的专家团队启动了研究项目,目前正对此展开研究,试图找到背后的原因。

张金玲告诉记者,从精神科的角度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来进行定向治疗也是明显有效的,比如睡眠障碍、抑郁或是焦虑,都能通过药物有效进行控制。

一个家庭的战斗

汪先生的母亲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他本以为对人、事、物遗忘率很高的母亲对情绪的感知力已经很低了,一件小事却让他完全改变了这种观点。

“当时家里有客人,我就顾着和客人聊天,为其冲泡功夫茶,没想到一旁的母亲抽出几张纸巾,攥成纸团就开始砸我。”想到那天的情景,汪先生仍有些忍俊不禁,他一下子就意识到母亲可能是因为被冷落而感觉到委屈,借扔纸团来表达不满,他急忙安抚母亲的情绪。

张金玲表示,很多患者家属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法记住近记忆,就很难对情绪作出判断。实际上,情绪上的变化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个重要的症状。“很多老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都会发生性格上的改变,从开朗变为消极,或是从内向转为外向,与原先判若两人,这是由于大脑中管理情绪的部分受到了影响。”张金玲解释,因此老人早期情绪上的突然转变也需要引起家人的重视,很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兆。

“我一直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于病情的影响是很大的。”凤姨的女儿认为,母亲在早期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退化的时候,就产生了消极依赖心理,打电话、穿衣服、吃饭等一些本可以由她自己完成的事都希望家里人帮忙,社交活动也大量减少,每天唉声叹气。久而久之,日常生活能力的退化就更快了。

而她认识的另外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从患病之初自己就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记住被“遗忘”的事情,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不假借他人之手,每天心情都保持愉悦。差不多同期患病,这位老人与凤姨的程度大不相同。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家庭的战斗,需要全面干预。”马飞煜说,尽早就诊,接受药物治疗,长期规律服药是基础,但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缺一不可,正视疾病带来的不便,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地面对疾病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患者应该保持与环境的接触,多与他人散步、交流,而不是封闭、隔离自己。”

这不仅是患者的功课,更是患者家属的功课。保持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让患者维持独立穿脱衣服、自主吃饭、安然入睡等基本的生活习惯,既是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在改善照料者的生活质量。

但张金玲也提醒患者家属,要给患者安排适合的任务,太高的任务要求很可能会引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对病情产生影响。

呼唤专业照护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夺走的,不只是记忆。”马飞煜说。根据2019年头条寻人联合《健康时报》、字节跳动算数中心发布的大数据估算,中国每年约有20.15万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均年花费约12.25万元;平均每人每月的照护时长达266.6个小时。

2020年1月9日,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在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阿尔茨海默病:经济负担与家庭照护”平行论坛上发布。报告显示,65.43%的照护者看不到治疗希望,感到心理压力大;68.69%的照护者健康受到影响;78.39%的照护者表示社交生活常常受到影响。“患者病情每况愈下,照护者的心理压力也日趋增加。”马飞煜说。

调研数据还显示,91.52%的家庭期待有更多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更有效的药物,有61.43%的家庭期待有更多服务机构为患者提供专业照护服务,50.87%的家庭希望开设更加便捷的诊治渠道方便就诊。

对于潮汕地区来说,居家养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同时机构养老又发展缓慢。张金玲表示,在前来向她问诊的患者中,不少患者家属为了照料老人而长期陪床,因此产生严重睡眠障碍问题的人不在少数。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指出: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性,家庭照护者疲于24小时不间断看护,身心长期承受巨大压力,社会支持资源短缺,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诊疗和人性化的照护康复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张金玲告诉记者,她所了解到的汕头颐养院是不接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养老院养老需要探讨新的模式,来进行权责划分。”她表示,养老院目前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标准。

而马飞煜则直言,虽然通过有医疗保障的敬老院来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便利,但目前并不现实。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 人数 问诊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