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尤其以下几种食物需格外注

2021-11-18 16:04:48
来源:生命时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多彩的果蔬、肥美的海鲜总会勾起人们的食欲。但秋季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尤其以下几种食物需格外注意。

野生蘑菇。数据显示,我国蘑菇中毒发病集中在每年6~10月,中毒主要原因为误食自采野生毒蘑菇。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也可能沾染毒素,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蘑菇中毒发病急、症状重,且无特效疗法,死亡率非常高。为避免中毒,建议大家不要采摘野生蘑菇,不购买野生或来路不明的蘑菇。

四季豆。四季豆又叫扁豆,是最容易引起中毒的食物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含有皂素、血细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皂素存在于豆荚中,对人体消化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血细胞凝集素存在于豆粒中,具有凝血作用。每年霜降前后是四季豆中毒高发期,原因是秋季成熟的四季豆皮厚、豆大,不容易熟,毒素含量也相对较高。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引起中毒的潜伏期为几十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肠胃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预防四季豆中毒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其煮熟焖透就可以破坏毒素。如果焯水凉拌,需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此外,购买时要挑选嫩的豆,最好不买、不吃老四季豆。

鲜银耳。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吃鲜银耳润秋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消费提示,鲜银耳因受培植环境及土壤的影响,容易染上致病菌椰毒假单胞菌,它产生的主要毒素是米酵菌酸。误食有毒或者变质的鲜银耳可能会导致呕吐、腹痛,甚至出现黄疸、血尿及抽搐等症状。不过,米酵菌酸害怕阳光,日光照射后,这种毒素会变成米酵菌酸异构体——异米酵菌酸,对人体无任何毒性,即使含有米酵菌酸毒素的鲜银耳,暴晒两天,其中95.3%~97.6%的毒素也会被破坏掉。因此,建议大家首选干银耳。

发苦的瓜类。我们平时吃的瓜菜如西葫芦、瓠子、黄瓜和南瓜等,如果吃着明显发苦,可能是瓜菜与其他植物嫁接,或者高温的环境下植物“自我保护”形成了大量苦味葫芦素,即使经烹饪加热,其毒性也不会减弱,吃了很容易中毒甚至休克。所以瓜菜买回来去皮去瓤后,可先用舌头舔一下,苦的就不要吃。

果仁和银杏果。杏仁、桃仁、苹果仁、枇杷仁、李子仁、樱桃仁中含有氰苷类毒素。这类毒素水解后可以生成氰氢酸,中毒症状是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银杏果,也就是银杏树结出的果实,又叫白果,里面同样含有这类毒素。建议不要自己剥水果里的果仁吃,白果也要做熟才能吃。

海鲜河鲜。这类食品极易污染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特别是弧菌类致病菌,在河鲜海鲜里特别猖獗,夏秋季节污染面尤其大,一旦中招,轻则呕吐腹泻腹痛两三天,重则需要急救。此外,有些海鲜河鲜(比如河蟹、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一旦死亡,附在它们身上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分泌多种酶类,分解鱼肉组织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某些细菌分泌的脱羧酶可使氨基酸脱羧基产生生物胺类物质,组胺便是这些生物胺里毒性较强的一种。人体摄入过多组胺会发生中毒,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支气管收缩,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脸红、头痛、心慌、胸闷、腹泻、血压变化甚至休克。要想避免中毒,吃海鲜河鲜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吃新鲜的,尤其是河蟹一定要吃活的,二是要加热煮透。

关键词: 秋季 食物中毒 高发季节 食物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