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患者要警惕血栓 这些人要尤为注意

2021-12-13 15:26:14
来源:生命时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两种,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据统计,1997~2006年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增加了近2倍。

腹泻、便血、腹痛、体重减轻等消化道相关症状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高达1/3的患者还存在肠道外表现,涉及凝血、皮肤、关节、肝胆、泌尿等多个系统,甚至会导致血栓。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主要是由于肠道菌群、肠道细胞以及免疫细胞三者之间的失衡。通俗来讲,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肠道中的细菌过度防御,并在肠道黏膜开战,且“战火”绵延不休,最终损伤了肠道上皮细胞,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生。饮食习惯、卫生环境、药物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引起三方失衡。

在这场“战争”中,免疫细胞会产生很多炎症因子作为“信使”,“信使”会借着血管这条“高速公路”,沿途召集更多免疫兄弟,鼓动它们加入“战争”。这些炎症因子通过血管时会激活凝血因子,发生凝血级联反应,进而导致血栓形成。据报道,对比未患病人群,炎症性肠病患者患血栓的风险增加了2倍。

由于“信使”们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破坏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大、中、小各级血管,导致患者全身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较常发生在下肢静脉,通常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红斑,也有些较罕见却致命的血栓栓塞,比如肠系膜血栓会导致腹痛、便血;肺栓塞可出现憋气、胸痛、呼吸困难;脑血栓可导致晕厥、头痛、视物模糊、运动感觉障碍等。

研究发现,高龄、既往有血栓病史、长期卧床、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服用类固醇激素或避孕药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更易出现血栓,这些人要尤为注意。如果明确有血栓及高风险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会进行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抗凝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栓及并发症发生,患者也可通过监测D-D二聚体、动静脉超声、动静脉造影、血管CTA等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发生血栓。

关键词: 慢性肠炎 患者 血栓 尤为注意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