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必再羞答答

2019-11-13 11:39: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主办的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在无锡进行。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几年15到24岁这个年龄段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基本上保持不变,比较平稳,稳定在700例左右。有教育专家呼吁,性教育应在青春期及时进行。

性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个让众人欲说还休的话题,即便是在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也并非是个人人可以理直气壮公开进行言说的话题。这当然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性道德有关,但更多的则与整个社会性教育的支持环境有关,与缺少对性文化的正视有关。“艾滋病的防治应该从小去防治,性教育应该从青春期就开始,而不是到了高校以后补上这一课”的观点,笔者是深以为然的,但如何落地仍是大问题,如何做好青春期和高校性教育的衔接也需要考量。

一项针对西南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调查表明,32.2%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性教育,性教育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性教育何时才能不再“羞答答”和“慢半拍”,何时才能契合社会期待和满足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的坚强屏障。只是当前不少高校把和性科学有关的教育排斥在外,一些学校不愿开设课程,部分教师不愿讲解,性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长期缺席,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性知识学习的良好环境。大学生很难从学校教育这个途径中获取准确、全面、系统的性知识。当下,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非常逼仄,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和朋友同学。学校或家庭教育中的遮遮掩掩,让不少学生不得已而选择了一条并不正规又充满诱惑的道路。由此造成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自我保护、避免高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性无知、性知识贫乏给不少大学生带来了身心伤害。

大学生性生理基本发育成熟,许多大学生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希望获得爱情,但对于和异性的交往与性的处理却依然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公众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到的是,当下婚前性行为越来越多,而正确的性教育相对滞后,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性观念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和人生走向。

为此,就要有效化解高校性教育缺失与学生性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要消除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受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影响,认为未婚的性是一种罪恶的观念,更不能仅仅仍将艾滋病感染与不洁性行为捆绑,一刀切认为不适宜在校园内开展过于直接的性教育。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性教育机制问题。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教育、卫生部门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参与意识不强、职责不清和落实程度有限也是艾滋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一凭借高校的健康教育恐怕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性教育这一课,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科学的婚恋观。性教育没必要也不能再遮遮掩掩,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都善莫大焉。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作者:朱四倍

关键词: 性教育 艾滋病 性科学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