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多次经历疫情侵袭。据学者孙关龙研究,从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王朝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3000多年间,我国共有大疫记录385条,按照现在行政区划的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大疫。面对瘟疫的挑战,勤劳勇敢、善作善成的中国人民积极与病疫作斗争,延续着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中华民族命脉。
以积极应对的责任意识护卫生命
瘟疫的流行是对国家领导和治理能力的巨大挑战。负责高效的政府都会科学组织为官一方的公务人员,阻击瘟疫的扩散,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史料记载的多次抗疫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政府、医疗机构与公职人员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对抗疫的认知都较为完善。
由于连年战乱,东汉末年是瘟疫爆发较集中的时期,据《后汉书·献帝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是岁大疫”。《魏志·魏武帝纪》中记载,始封魏王的曹操非常忧虑,及时颁布了《赡给灾民令》,针对“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恳田损少”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赈济疫区民众。《梦溪笔谈》中也曾经记录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6年)一场大疫。杭州是这场大疫的重灾区,时任杭州通判的就是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他一方面请求朝廷延缓供米的时限,划拨钱米赈济百姓。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使灾疫后的生产秩序得到了及时恢复。而十多年后的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又以龙图学士出知杭州,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私集资合办的传染病医院——安乐坊。当时的杭州“饥疫并作”,苏轼为任一方、热心医事,筹措资金专门辟出“安乐坊”隔离救治染病民众,征募僧人与医生在挨坊医治,每天烧粥施舍给穷人,煎药让无钱请医的病人服用,救治病人不计其数。
历史进入新时期,无论是2003年SARS还是2020年COVID-19的肆虐,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令行禁止、守望相助,全国上下一盘棋,积极实施抗灾救治措施。无论是网格化、下沉式的精细管理,还是“豫”你同在、“浙”挡风雨、“沪”你周全、“辽”表寸心等的协同作战,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为各国提供了范式。
用逐渐成熟的医疗卫生知识护卫生命
从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就避”开始,我国的远古先民们就有了对身体健康进行保护的意识。汉语中的“卫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庚桑楚》中的“卫生之经”,意即为守卫生命。在巫医并行的长久摸索中,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名医药圣的名字熠熠生辉,“江湖”中一直有他们的传说,人们对于他们的崇敬也代表着对科学的经验性医学的认可。对于流行性疾病,古人已认知到了与病人直接、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在特定地点参与聚集活动,饮食不当等传染途径。从东晋葛洪的“毒厉之气”、明吴有性的“戾气说”,一直到清前期对温病学说的具体化,基本上秉承了疫气相染的认识,对瘟疫流行的科学认知逐渐明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创新医疗仪器、提高诊疗技术,对各种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式日益增多,水平名列国际前茅。同时,功勋卓著的医学家迭代相承、继学传薪,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其带领的团队研发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次疫情中,在新中国强大的医学力量的支撑下,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既有卓越的医业水准又胸中有“大家”的医学家们以及千千万万普通的医学工作者协同一心、“其利断金”,确保我们在抗击疫情中稳度一个又一个难关。
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护卫生命
《吕氏春秋》有言: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在祖国和人民面临灾难困苦时,“独木难成林”的团结意识是每个成员都有的一份自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曾记载,当秦兵兵临城下时,郑国一位普通的商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秦兵,“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先秦时期,“商”是社会最低的一个阶层,但弦高有这份救国的自觉,他不惜重金、甘冒风险、智退秦兵。《唐高僧传》曾记载僧人释智岩身体力行为病人排忧解难的细节,在石头城的疠人坊,他为病人说法,甚至“吮脓洗濯,无所不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剑拔弩张之时,正是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忱护佑中华,护佑着每一个生命,使得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纵观三千多年的抗疫史,面对瘟疫及各种各样的灾难,勇于并善于与其做斗争的中国人从未退缩,他们挺起胸膛、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古往今来,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都秉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理念,在疫情中树立国人信心、积极给予救治、普及医学知识、减轻人民负担、周济受灾民众、及时恢复生产,为百姓福祉而勇担重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家国情怀浸润出来的每个中国人在疫情中也从未作壁上观,抗疫令行禁止、严密自我防护、积极协助他人,“最美逆行者”出现在每个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场合。正是政府和民众共同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康宁与未来。
(作者张玉凤单位:河南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