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全国31省份养老金已全部上涨 这些人多涨

2020-08-04 11:20:18
来源:综投网

2020年养老金上涨已经结束,截至目前,全国31省份均已上调2020年养老金。你到手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31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确定

今年4月份,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今年养老金上涨5%,拉开了养老金上涨的序幕。

今年是养老金连续第16年上涨,也是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5年同步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截至目前,全国31省份已经确定了2020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多数省份在7月底前已经补发到账了上涨的养老金。

今年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我是山东济南退休人员,2019年12月份退休,43年1个月工龄,第一次涨养老金,每月涨了268元。”有退休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养老金上涨的数目。

有一些省份公布了养老金人均上涨金额。比如,青海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218元左右;宁夏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调增172元;云南省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167.7元;内蒙古养老金调整人均增加147.2元。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养老金上涨5%,具体调整办法还是“三步走”,也就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来上涨。

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其中,西藏的定额调整金额为80元,为全国最高;其次是上海,定额增加75元。

挂钩调整主要是跟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

其中,福建养老金挂钩增加2.35%,上海养老金挂钩增加2.3%,广东养老金挂钩增加2.2%,这三地也是养老金挂钩调整比例超过2%的地区。

这些人多涨养老金了

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有一些人可以多涨钱。观察31省份2020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群体予以照顾。他们的养老金可以多涨一些。

比如,北京对65至69周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45元;70至74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55元;75至79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65元;8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再增加75元。

宁夏明确,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再增加15元, 80周岁以上的再增加20元;艰苦边远一类区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艰苦边远三类区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企业军转干部低于4235元的调整到4235元。

养老金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减免社保费的力度和规模空前,全年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预计减费1.6万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减收就占1.5万亿元。很多退休人员因此担心,受到疫情的影响,养老金能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对此,在人社部在7月21日召开的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定心丸:减免社保费不会影响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透露,截至6月底,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7万亿元,预计到年底还能保持3.8万亿元以上的结余,此外还有2万多亿元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整体支撑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在制度建设上,长期确保发放已有根本性制度安排。” 聂明隽说,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实现了规范的省级统筹,剩下的省份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规范的省级统筹,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省基金统一调度使用能力,确保全省养老金发放,还为下一步实施全国统筹打下良好基础。

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人社部发〔2020〕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经国务院批准,从2020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以下简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2019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二、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三、调整办法。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基本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四、资金来源。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所需资金由原渠道解决。

五、组织实施。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宣传解读,确保调整工作平稳进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2020年5月31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各地区要严格按照两部备案同意的实施方案执行,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对自行提高调整水平、突破调整政策、存在违规一次性补缴或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地区,将予以批评问责,并相应扣减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调整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2020年4月10日

人社部:减免社保费不会影响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针对今年减免企业养老保险费力度空前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21日说,减免社保费不会影响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减免政策事先经过了反复研究、缜密评估和精确测算,是以必须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前提的”。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第二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聂明隽说,得益于经济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了比较可观的“家底”,去年年底累计结余达5万亿元。今年实施减免政策后,预计会有较多的省份出现当期收不抵支,但绝大部分省份能通过动用历年结余确保发放。

根据调度分析,基金总体运行平稳,阶段性政策执行结果符合预期。截至6月底,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77万亿元,预计到年底将保持3.8万亿元以上的结余,此外还有2万多亿元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整体支撑能力比较强。

聂明隽说,对保发放困难省份将加大资金调剂和支持力度,今年基金中央调剂的比例提高到4%,调剂金规模达7400亿元,跨省调剂1700多亿元。此外,在制度建设上,长期确保发放已有根本性制度安排。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实现了规范的省级统筹,剩下的省份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规范的省级统筹,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省基金统一调度使用能力,确保全省养老金发放,还为下一步实施全国统筹打下良好基础。”

据介绍,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76亿人、2.08亿人、2.56亿人。上半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万亿元,总支出2.68万亿元。

财政部: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20日表示,虽然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会因阶段性减费政策有所减少,但影响总体可控,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余蔚平是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总体平稳。”余蔚平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超5万亿元。此次阶段性减费政策预计影响养老金减收4714亿元,影响总体可控。

他表示,财政部和人社部进行了详细测算,做了充分预案,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帮助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加大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力度。今年将继续加大补助力度,帮助地方缓解因阶段性降费对基金造成的收支压力。

——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力度。今年调剂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中央调剂基金的规模将相应增加。

——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截至2019年底,中央层面已经完成四批81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的划转工作,地方层面划转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务实高效完成划转工作。

——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力度。积极配合人社部等部门推动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金合理的调整机制,增强制度可持续性。

在稳就业方面,余蔚平介绍,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加大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使用结构调整奖补资金支持相关企业稳定就业、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保障工作。这些政策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关于“养老金入市”,这些值得关注!

“养老金入市”不仅联系着人们关心的养老问题,也关系着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来源,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期,人社部发布的一组数据让多方目光再次聚焦“养老金入市”的话题。那么,关于“养老金入市”,有哪些值得关注?

关注点一:近8000亿元养老金到账投资背后透露什么信息?

截至9月底,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9660亿元,其中7992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对比人社部今年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开的数据,地方养老金到账投资运营金额呈现增加趋势。

今年一季度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共与17个委托省(区、市)签署了8580亿元委托投资合同,其中有6248.69亿元到账投资运营;第二季度末,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的省级政府增长至18个,共签署了8630亿元合同,其中7062亿元到账投资运营。三季度数据中,委托投资合同的委托省(区、市)数量保持不变,但委托资金规模与到账金额均有增加。

关注点二:近8000亿元养老金有多少能够“入市”?

说到养老金的投资,就必须要提到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是目前指导养老金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此办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限于境内投资,投资领域严格限定,权益类资产比重不超过30%。这意味着,投资股票、股票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换句话说,近8000亿元养老金中最多可以有不到2400亿元进入股市。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金投资的过程中会用足这个比例。“养老金投资会通过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各类债券以及权益类产品综合投资,确保投资稳健,具体投资比例将考量多方面因素。”

关注点三:未来“养老金入市”增量空间或更多在二、三支柱

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部分社会公众对“养老金入市”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提起相关话题就会认为是基本养老保险金股市投资。从我国的养老制度的发展趋势看,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近期社会关注的“近8000亿元养老金到账投资”中的养老金确实是基本养老保险金,也就是百姓俗称的“养老保险”。全国社保基金会分别从2011年、2015年开始受托管理广东、山东省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基金,2016年开始统一受托管理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最新的受托到账投资额达到了近8000亿元。

专家介绍,这部分资金目前来自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盘子”,也就是来自养老“第一支柱”。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的养老制度迫切需要发展好“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即家庭或个人安排的养老储蓄投资。

董克用表示,“养老金入市”其实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一、二、三支柱投资股市资金。他预测,未来第一支柱投资股市的资金依然会遵循稳健原则,保持合理增长。短期内,第二、三支柱的入市资金暂时还无法超越第一支柱的入市资金。但随着中国养老制度的发展完善,养老金入市增量更大的空间其实在二、三支柱的“资金盘子”。

关键词: 养老金 上调 31省份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