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代按化学元素周期表起名? 周期表清朝时才发明 到底谁抄袭谁?

2020-08-14 16:51:58
来源:树人谈史 百家号

“一价请驴脚拿银,二价羊盖美背心。”可能很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很莫名其妙,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句话其实是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一个窍门,“一价请驴脚拿银”对应的是“一价氢氯钾钠银”,而“二价羊盖美背心”对应的则是“二价氧钙镁钡锌”。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想要熟记这些化学元素的名称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因为这些“氢锂钠钾铷铯钫,铍镁钙锶钡镭”实在是太难记了。不过,有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许多元素名称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名字相同。

如果说,朱元璋的后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时才发明的,那么这究竟是谁抄袭谁呢?说起来,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确实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现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的化学元素列表,用以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代元素周期表,同年美国人嘉约翰口译、何了然笔述的《化学初阶》在广州出版。不久之后,清朝科学家徐寿和英国人翻译家傅兰雅合作翻译的《化学鉴原》出版,其中就包含有门捷列夫的第一代化学元素周期表。

徐寿和傅兰雅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对于如何用中文命名这些化学元素也是比较为难。因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种类太多了,而且按照汉字的字形字义,表示气体的元素和表示金属的元素肯定要有所区分。例如,气体中的氢、氧、氮等元素,肯定都是气字头的,而铜铁铅等金属元素,肯定都是金字旁的。所以,如何给这些化学元素取一个贴切的名字,就成了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徐寿在和傅兰雅进行讨论之后,采取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办法,那就是取西文首音的同音汉字,再配以标识元素常态的偏旁,用这种方法来对元素名称进行中文命名。虽然说这个办法很好地解决了元素的中文名称问题,但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很多元素翻译成中文后,却没有对应的汉字。这个时候,徐寿在参考了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朱家江山和对后世子孙进行训诫,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部《皇明祖训》。这本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几乎将明朝未来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妥当,从祭祀、律法、内令、内官到兵卫、营缮、供用无所不包,简直堪称大明版行为指导百科全书。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本《皇明祖训》中,朱元璋连给子孙后代的名字都起好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为了确保大明江山永固,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除了太子朱标和早夭的幼子朱楠未封之外,其余的24个儿子全部被分到外地就藩。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众多,考虑到未来子孙后代可能会出现重名的情况,朱元璋又给这些儿子每一个都拟定了后代世系,并且作为祖训收录进《皇明祖训》中。

朱元璋给每一个儿子都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宗人府在给朱氏后人取名时,双名的前一个字按照所属辈分,必须从朱元璋所定下的那20个字中取,后一个字则必须是以“火、土、金、水、木”这五行为偏旁部首的字。这样看起来的话,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取名的规则,还真的和元素周期表有几分相似,只要看一下这些后代的名字,就可以立马判断出是出自于哪一支。

朱元璋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朱元璋本身就有20多个儿子,这样百子千孙的繁衍下去,以五行作为偏旁部首的字就显得不太够用了,而且有时候为了避讳明朝皇帝的名字,很多用过的字也都不可以用了。所以到了后来,明朝宗室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按照朱元璋当初定下的以“火、土、金、水、木”这五行命名规则,自己来造名字。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名字中带有铈、钴 、钯、钛、锂这样略显奇怪的字。

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就借鉴了朱元璋后代的名字。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成钴、朱成钯、朱徵钋、朱效钛这些名字中的“镭、钴、钋、锡”等字,既符合徐寿命名元素名称的规则,又解决了命名元素无字可用的困境,实在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解决办法。所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朱元璋后代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雷同的有趣现象。

徐寿使用“钴、钯、钛”等字给元素命名,也仅仅是借鉴了朱元璋后代的名字,并不存在抄袭的问题,只是这样造成的巧合使得人们产生了抄袭朱元璋后代名字的误解。可能当初朱元璋在给后代取名时,也没想到有一天后代的名字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化学课本上,这实在是一个十分美妙的巧合,也为人们背诵元素周期表时带来了一丝乐趣。

关键词: 朱元璋 后代 化学 元素 周期表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