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民间爱情故事 舞剧《阿诗玛》以全新的面貌在昆公演

2021-07-16 11:37:18
来源:春城晚报

“阿诗玛”,是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张金色名片,“阿诗玛”著名史诗和民族电影享誉全国。1993年,大型民族舞剧《阿诗玛》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获得的第一个“文华大奖”;同年5月,大型民族舞剧《阿诗玛》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共两项荣誉。在《中国舞剧》一书中,《阿诗玛》被称为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民族艺术的奇葩”。时隔近30年,作为传统精品的舞剧《阿诗玛》,经过半年的精心打磨和复排后,昨日在昆明公演。

重温民间爱情故事

1990年,为迎接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原云南省文化厅直接领导下,由原云南省歌舞团(现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以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为素材开始创作舞剧《阿诗玛》。

舞剧通过歌舞的艺术形式,讲述勤劳勇敢的牧羊人阿黑与头人的儿子阿支同时爱上了美丽、善良、淳朴的彝家姑娘阿诗玛;在火把节上,依照撒尼人的风俗,阿黑得到了阿诗玛的爱情信物——荷包。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激怒了心存不轨的阿支,仗着万贯家财,阿支强取豪夺使尽伎俩,仍无法使阿诗玛芳心回转,一怒之下将她关入牢笼。远方牧羊的阿黑日夜兼程赶来,救出了阿诗玛。阿支恼羞成怒,开闸放洪,吞噬了阿诗玛。大自然的宠儿又回归到自然中去,阿诗玛化成了一尊石像,融入石林的神秘与壮观之中。

舞剧《阿诗玛》是云南民族经典的另一种艺术形态,须在遵循舞蹈艺术的特有规律上,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角度,采用全新的手法去创造,才能将故事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呈现在舞台上。

1990年,舞剧《阿诗玛》由时任云南省歌舞团团长徐寅负责,张苛作艺术指导,苏天祥、李学忠、赵惠和组成筹备组,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向专家考证,认真思考讨论后,形成了一个打破时空,摆脱陈述,重在立意,充满诗情画意的崭新结构,为舞剧《阿诗玛》的创作迈出了成功的一步。1993年,舞剧《阿诗玛》获中国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和编导、作曲、舞美、演员等单项奖;同年5月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再创民族文化新经典

经省文旅厅遴选推荐,大型民族舞剧《阿诗玛》于2020年10月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舞台艺术的嬗变和升华。舞剧《阿诗玛》的复排,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更需要在原有剧目的基础结构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提升。

云南文投集团高度重视舞剧《阿诗玛》的复排工作,组织了原创作班子赵惠和、周培武、陶春、闵广森、万里等核心队员再次扛起了创作重任,组织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原云南省歌舞剧院)广大文艺工作者组成强大的创作演出团队,积极参与并严格把关舞剧《阿诗玛》复排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主要演员甄选到角色演员安排,从复看影像记录到石林、宜良等地进行采风考察,从舞蹈编排到语汇提炼,从演员舞台走位到主题背景设计,从服装道具到舞美灯光……他们不断精研和挖掘艺术理念,多次展开灵感和创意碰撞,仔细分析具体实施可能,只为了让舞剧《阿诗玛》能在新世纪的年轮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荣耀和魅力。

这场赋有重大艺术使命的创作旅程,记录着老一辈和新生代艺术家的传承与合作,凝聚着百余位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不同年代的文艺工作者对舞剧《阿诗玛》的敬畏。在一遍遍构想交融、一点点细节雕琢、一次次完善修改后,舞剧《阿诗玛》的复排提升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七色情感演绎旷世爱情

舞剧《阿诗玛》以全新的面貌在云南省歌舞剧院梦幻剧场正式公演,给观众献上了绚丽多姿的艺术盛宴。

舞剧把流行于云、贵、川的主要彝族民间舞全部融入舞剧中,采编了彝族各支系最富风格韵味的舞蹈动律,服务于剧情安排,呈现出极为贴切主题的地域性民族风范。音乐以浓郁的彝族民歌为主导,融入很多富有云南特色的民族乐器,无一不彰显着舞剧的民俗化风格。最大亮点莫过于大量运用群舞造景、生情,以群舞队形、风格服饰和动作语汇的丰富变幻,缔造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自然景物。

一个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着文化的力量;舞剧《阿诗玛》沿用了原版无场次的板块式结构,使舞剧故事情节连绵有序,一气呵成,并以黑、绿、灰、红、金、白、蓝等7个不同色彩的舞段,以颜色示情的同时,在不同颜色的舞段里完成戏剧冲突的全部过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关键词: 民间爱情故事 文华大奖 阿诗玛 公演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