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设领跑全国!黄埔:每7000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2021-07-29 09:39:00
来源:南方日报

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市民的一天可以这样度过:上午等公交时,在站台用手机扫码即可带走想看的电子书乘车;在阅读中一路向东,到达广州海事博物馆,便可打卡这个广东首家“海事”主题博物馆;晚上再到图书馆、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欣赏一场戏剧表演;“夜猫”一族还可到24小时不打烊的缘创咖啡图书馆分馆继续阅读之旅……

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按照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部署,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公共文化设施跨越发展,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艺术创作享誉全国,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出新出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建成各类型图书馆、阅读新空间500多处,达到每7000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首创“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作模式,已建成的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分布在社区、园区、企业、楼盘、商圈等,成为深受企业员工和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赋能。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迈向经济发展的“万亿征程”,瞄准“高精尖”导入高端产业。硬核产业标配一流文化,该区将文化要素与城市发展布局有机结合,用“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出既有格调,又有人气,更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来滋养城市文明,兼顾经济效益的“熊掌”和文化效益的“鱼”,构建起公共文化服务的黄埔经验。

创造第一▶▷

“图书馆之城”建设中勇当尖兵

黄埔区图书馆建设又一次领跑全国。

7月开始,黄埔区图书馆被“搬”到了公交站,乘客只需扫码即可带走海量电子书,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奇看书方式吸引乘客纷纷打卡体验。这种跨界“搬家”是该区首创的“公共文化+智慧交通”模式。

今年,该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100多个校园图书馆及115个智慧交通阅读驿站建设,在“文化+教育”“文化+交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共融,开创全区文化协同发展、纵深融合的新局面,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图书馆之城”,勇当“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全国尖兵。

这并非黄埔区图书馆第一次吸引全国目光,近年来,黄埔区图书馆创造了多个第一——

被评为广东省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示范单位,主要阅读服务效能指标连续5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服务体系建设获广州市区级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第一名……

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与“图书馆之城”建设同频共振,目前已建成各类型文化馆(艺术空间)30多个。

取得这样成绩背后,是该区从“空间”和“模式”上先行先试。

一方面,该区率先构建了“区—街道(镇)—社区(企业、园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按照“一馆一策”原则,在街镇、产业园区、企业、学校等全面布局建设特色图书馆、文化馆,10分钟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该区创新出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法》,对于新建面向公众开放艺术馆、图书馆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从制度层面激发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我们通过政策撬动、示范带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主人翁’精神,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及艺术和阅读资源的充分保障,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让文化惠民的成果惠及每一位黄埔人。”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文聪说。

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按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向“以人为中心”转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阅读终端逐步与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紧密融合,不断扩展阅读服务空间,嵌入市民文化生活更多领域,丰富市民出行文化体验,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渗透肌理▶▷

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中独领风骚

黄埔,在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熠熠生辉;南海神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见证了中国海上贸易交通的千年繁华。遗憾的是,这一千年港湾一直未有专属物理空间的记录。

6月29日,在南海神庙东侧,广东首家“海事”主题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开馆启用,外贸博物馆动工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发展区核心区(含精品酒店、文化总部中心、海丝会等)正加快推进。自此,拥抱世界,开拓进取的“黄埔初心”有了新的见证,千年古港也焕发出新活力。

不难看出,在“图书馆之城”建设领跑全国之时,黄埔“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也正快马加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形成以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海事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与民营博物馆交相辉映的博物馆体系。

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设施正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能量。

“在公共文化设施的赋能之下,传统的企业路演交流活动发生了深刻改变。”黄埔区图书馆、文化馆缘创咖啡分馆馆长邢宝伟惊喜地发现,在文化赋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这里达成合作,甚至得到了融资机会,几年来数百家企业获得超10亿元的融资。

陈文聪表示,接下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以城市更新为重要契机,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未来3至5年,我区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的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多达183处,总建筑面积达27.65万平方米。我们将推动公共文化渗透到城市肌理,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不断重塑传统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塑造更多公共文化新型空间。

精品迭出▶▷

提升文化综合实力中出新出彩

以黄埔区的一个小家庭为着眼点,讲述父子两辈在不同时代浪潮下的创业故事,以舞蹈的方式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今年3月,经过3年的精心打造,现实题材舞剧《到那时》正式首演,这是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首次牵手“国家队”中国歌剧舞剧院,创编的讲述黄埔故事的文艺作品。

就如《到那时》一样,黄埔故事正通过丰富的文艺作品走进人民的心里。该区创编的亲子舞台剧《菠萝蜜奇遇记》讲述海丝文化故事,截至目前在湾区及全国巡演近60场,受惠群众超40万人次。原创舞蹈诗《黄埔长歌》在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荣获作品一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创作奖四项大奖,黄埔成为广州市在广东省艺术节获奖最多地区。

讲好黄埔故事,还要挖掘这片土地上正谱写的更多“春天的故事”。为此,该区正不断深化“黄埔有故事”品牌影响力。

“黄埔有故事”是该区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阅读品牌活动,活动已邀请区内14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走进图书馆,为广大创业者和读者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今年1月28日,“黄埔有故事”丛书的第一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黄埔样本》首发,在不久的将来,“黄埔有故事”丛书的第二册《黄埔有故事——见证奇迹》也将编辑出版。

未来,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创新交流平台,搭建事业与产业相融汇的多元文化展示空间,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推动产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讲好黄埔故事,改善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勇当文化发展尖兵。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心 建设 黄埔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