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上半年办理民生实事逾2000项 老旧社区改造惠及约2万人

2021-08-03 10:22:24
来源:南方日报

7月29日,江门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交流会。截至目前,江门市五大领域100项民生实事按节点进度已完成62项,其中提前全面完成20项。

今年以来,江门市积极谋划推进“百件实事庆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梳理五大领域100项民生实事,形成工作清单和行动方案,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上下联动、统筹推动落实。另外,在抓好民生大项目的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群众下单点菜、政府按需做菜”的新模式,梳理形成“微实事”工作清单,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目前,江门市上半年共收集民生实事2571项,已办理2004项,总体完成率77.95%。其中,市级422项,已按计划完成378项,完成率为89.57%;各市(区)2149项,已按计划完成1626项,完成率75.66%。下半年,江门市计划分批推出“民生微实事”1346件,其中市级“健康为民”专项“民生微实事”100项,各市(区)推出“民生微实事”1246项,各责任单位正按计划抓紧办理,确保11月办结。

城乡焕发新活力▶▶老旧社区改造惠及约2万人

“要说今年变化最大的,还是这条路。”午后,悠悠茶香萦绕在古巷之间。家住南芬里的黄大爷习惯每天泡上一壶普洱,和邻居闲坐唠嗑。“以前的水泥路坑坑洼洼,骑摩托硌得慌。现在路面平整了,出行方便了,环境变得更好了!”

启明里是江门市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落之一,承载着侨乡群众的乡愁与期待。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江门市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投入1.5亿元加快13个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其中,启明里二期、美景、良化南、五福小区老旧社区改造基本完成,惠及社区及周边居民约2万人,一批老街区焕发出新活力。

除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江门市还全面提升市场基础设施、购物环境和管理水平,将“脏乱差”摊点变为“高大上”的菜市场。目前,全市正在改造及计划改造的市场16家,升级改造项目总进度完成约70%。“干净、漂亮、舒服!”蓬江区华园市场的菜摊摊主廖阿姨看着焕然一新的华园市场,竖起大拇指。

为了塑造城区发展新优势,江门市今年还加快了构建立体交通格局的步伐。上半年加快南沙港铁路、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及江门至珠海段、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扩建、江鹤高速公路扩建、崖门出海航道二期、中开高速江门段起点至双水互通段以及国道G240台山段、新会段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2021年“交通大会战”完成投资超112亿元。

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今年以来,江门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通过修建休闲公园、清理河涌、铺设生活污水管道等,推动村容村貌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项目,全市6个项目点绿化面积合计7596.5平方米,已全部完成绿化施工,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是今年江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级100件民生实事之一。为此,江门从组织保障、资金筹措、制度建设等下功夫,全力推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任务。“截至7月23日,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年度任务的55%。全市新增覆盖集中供水自然村275条,新增受益人口4.5万人。”江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便民服务送上门▶▶率先实现公积金“跨城通办”

今年4月,“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正式揭牌启用,并同步发布“人社自助服务跨境全省通办平台”。

从“跨境通办”到“湾区通办”,再到“跨省通办”,如今,越来越多市民和企业正享受这样的便利。“以前别说跨省办理,市内办事都很麻烦。现在,交了材料,数据跑腿,省内、省外乃至境外的事项都能办,又快又方便!”市民陈敏点赞江门政务服务“越来越贴心”。

陈敏的话,说出不少江门市民的心声。今年以来,江门市以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痛点难点为突破口,深入落实《江门市疏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堵点痛点问题专项工作方案》,多渠道收集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并以政务服务大厅为主阵地,在全市政数系统创新开展“我在大厅做志愿者”活动。

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活动6月开展以来,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超过80人次,跟办群众不动产、水电气、税务等现场业务90多宗,对政务服务需求有问必答,精准发现并推进解决政务大厅“免费复印措施不到位”等问题10多个。

公积金事项办理难,是以往不少江门市民普遍“吐槽”的话题。为此,江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大力提升公积金服务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我们通过与省、市两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协调联动,加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公积金业务协同合作,全省首批实现公积金业务‘跨城通办’,全国首批实现公积金业务‘跨省通办’。”江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门市公安局则针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和诉求,在全省率先取消已缴纳社保、购买房屋两类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时间限制,M字签证不出境换发新证、涉企案件“快侦快办”、企业办理港澳商务备案和涉外单位备案“零跑动”、机动车注册登记“一站办”等10项便企安商新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及时解决企业服务需求343项,为企业办理业务13万余人次。

民生需求保障全▶▶新增优质学位超1.5万个

走进江门市紫茶小学群福校区,工人们正在加紧铺设广场地砖,教学楼已经完成水暖电管线敷设和室内外装修工程,课桌椅、一体化教学设备等正在陆续进场安装。“校区预计8月中旬可完工投入使用,9月1日正式开学。”校长黄英俊介绍。

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工程,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是江门市着力保障民生需求的重点举措。今年以来,江门统筹推进、集中攻坚,限期解决底线民生、上学等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推动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寄宿制改造工程等一批学校建设,完成江门一中扩容增效工程等12所各级各类学校工程,新增各阶段优质学位超1.5万个。

此外,江门还完成培英实验幼儿园西江园装修工程,并积极推进培英高中新校区、紫茶小学群福校区等8所学校建设。“培英高中新校区建设工程今年累计已完成投资7210万元,计划在10月以后交付使用;紫茶小学群福校区工程今年累计已完成投资1.25亿元,将于9月1日投入使用。”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教育一样,医疗也是江门市民普遍关切的民生事项。为此,江门聚焦重点人群,提高健康保障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三级服务体系,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项目上半年平均完成率达75%,在全省排名第三;同时,打造医养结合“江门典型”,目前全市103家养老机构通过不同方式配备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

为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江门还努力解决停车难题,积极推进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接入江门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其中,江门市中心医院将筹建综合停车设施,现正进行交通评估、规划评估等前期工作,已拟定项目建设方案;江门市人民医院则主动求变创新,开通免费直达各乡镇的健康直通车,接通周边停车场的免费健康专线,对医院停车场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对周边道路进行综合整治。

此外,江门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群众点菜、政府按需做菜”的模式形成工作清单,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比如,“慈善筑迹”困难家庭家居改造项目开展以来,已为133户困难群众完成家居改造,包括30户儿童成长空间改造,63户房屋修葺,40户适老化改造,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环境。

关键词: 老旧社区 改造 江门 民生实事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