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一河两岸”城市轴线跃入眼前 生态新城的气象一新

2021-09-02 10:10:43
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42分,高达100米的地标建筑益力电厂囱轰然倒下,旧工业时期的符号从此消失。在珠海斗门,新的生态城市的梦想照进现实。

从高空俯瞰,从尖峰山市民公园到斗门市民公园,再到黄杨河湿地公园,在黄杨河水的牵引下,生态绿廊从北向西南延伸,一条“一河两岸”城市轴线豁然跃入眼前,生态新城的气象一新。

在珠海斗门,肇始于2013年的“一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为这座曾经的老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生态宜居新城为理念,珠海斗门以产城融合为重要抓手,加速打造井岸、白藤、白蕉、尖峰南“四大组团”,推动产业聚集、经济发展与城市升级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迸发出城市发展新的动能。在此间,产业、城市与人形成良互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斗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4亿元,是2013年的1.6倍。其中,从2014年起,珠海斗门每年建设10个社区公园,至2020年全区共建成公园203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9方米。

基于生态新城理念,水清岸美的理想生活正在珠海斗门成形。

产业载体▶▷

园区发展呈“四足鼎立”格局

珠海斗门,西江磨刀门入海口,从莽莽群山奔流而下的西江,在这里冲刷出良田沃野,也为世居于此的人们带来了“闯”的台与特质。

入秋时分,在珠海斗门智能制造开发区的机器轰鸣声中,频频传来佳音。去年开始建设的东升源(广东)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进入建设尾声,这一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的创新型企业,将在今年将生产部门从深圳整体搬迁至珠海斗门。

科技创新型企业从深圳跨江而来背后,是产业载体台在珠海斗门的成长与升级。

今年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珠海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这是珠海市继富山工业园、联港工业区后的第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珠海斗门迎来的第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这座依傍西江水而生的开发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城市、人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正逐步成为珠海吸引产业投资的新高地,朝着“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在珠海斗门园区产业的发展史上,2013年是个重点的时间节点。”珠海市斗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斗门生态农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曾志梳理,“经过紧张的筹备,斗门生态农业园走上稳健发展的轨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珠三角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的省级智能制造开发区,与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产业园等形成‘四足鼎立’的园区发展格局。”

2020年11月,珠海斗门成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然而,还在10年前,在珠海斗门的产业园区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之时,园区除了零零星星的厂房,还是一片荒地。

园区的发展,背后必定要有产业的支撑。在珠海斗门,这种强调产业支撑的理念,并非单纯地注入产业,而是体现在产业与城市的共同升级,形成“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空间,从而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壮大的支撑台。

与珠海斗门智能制造开发区对望,崖门水道岸边的富山工业园经过10多年建设,目前集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园区PCB及其上下游产业总产值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千亿级,有望建成全球集聚度最高、规模最大、专业度最强、产业链最完善的PCB产业基地。

生态城市▶▷

黄杨河两岸“水绿交融”

当产业园区发展困局被逐步打破后,围绕珠海斗门产城融合发展的载体,从物理融合走向了化学聚变,推动珠海斗门产业聚集、经济发展与城市升级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迸发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能量。

随着50多年历史的白蕉糖厂被整体拆除,肇始于2012年的珠海斗门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启动。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42分,高达100米的斗门地标建筑益力电厂囱轰然倒下,旧工业时期的符号从此消失,新的生态城市的梦想照进现实。

此前,受历史发展的轨迹影响,珠海斗门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乡差异大、城市组团之间连接不顺畅、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突出。

“当城市快速发展,原来的老城区已经不能负荷后,为了拓展空间,多个城市组团应运而生,而黄杨河‘一河两岸’则成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抓手。”珠海市斗门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从那时起,斗门以高端规划为引领,推动“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加速落地,以黄杨河为中心,加速打造井岸、白藤、白蕉、尖峰南“四大组团”,建设“绿城花城公园之城”,黄杨河湿地公园、市民公园、斗门体育公园等建成开放,至2020年,全区建成公园203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9方米。

“一座城市要真正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最终体现在对人的重视。而为了避免缺乏人气的问题,城市必须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才能最终回归人的城镇化,而这正是生态新城建设的依归。”珠海市斗门区“一河两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从2014年起,珠海斗门每年建设10个社区公园,2019年40万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开园,2020年尖峰山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禾益城市公园、白藤社区公园以及东堤社区公园正式开放。

今年8月,珠海斗门尖峰南片区景观工程项目正式进入尾声,总面积约6.7万方米的城市“绿轴”写意地在城市中挥洒。从城中的尖峰山向东望去,在视觉上形成一条正对黄杨河的轴线,形成山(尖峰山)河(黄杨河)相望景观通廊。

“水绿”交融的“一河两岸”景观带上,一边是养育着珠海斗门人的黄杨河,另一边则是成片的绿地,里面有四季绽放的鲜花美景。

基于黄杨河“一河两岸”工程的斗门生态城市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支持,工作在斗门,居住在斗门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这种人气之上,珠海斗门尖峰南城市组团正在兴起建设热潮,依托珠峰科创中心、建粤国际商务中心、富元城市综合体等高端商务圈的聚集,正崛起一张生态城市的优质生活名片,水清岸美的理想生活成形。

城乡融合▶▷

改革动能力撑乡村振兴蓝图

如今,在珠海斗门,穿越城市东西,会看到一番都市风貌——山水田园的纷繁发展图景。

乡村与城市,山水与广厦,绘就出珠海数十载发展的缤纷脉络,也勾连起无数斗门人的“原乡”记忆。

581米的珠江门户第一峰黄杨山西侧,翠林笼罩,古村排山,处处可见古井老树、木刻楹联,无不显示着这座岭南古村的独特韵味。年来,排山村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巷道笔直、秩序井然,如置身于一座开放式的岭南园林。

过去三年,包括排山村在内的斗门农村,悄然打响了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目标所指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年来,围绕“净、治、美、韵”目标,珠海斗门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出台《斗门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斗门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珠海斗门构建起“1+N”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不断优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科学制订规划,刚执行规划,把规划蓝图落地转化为“振兴美图”。

今年5月,由省委农办牵头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成绩出炉,在珠三角片区中珠海斗门得分第二,一批“示范村”在这场硬仗中脱颖而出。此前,珠海市斗门区还成为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之一,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典型范例。

“始终瞄准‘净治美韵’目标,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全省示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概括这场硬仗下来取得的成果。

在斗门农村,源自改革的发展动能逐渐凝聚。

今年3月30日,在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资产网上交易系统,由莲洲镇石龙村经济合作联社和三湾村经济合作联社发起的石龙村5.12万方米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项目,吸引了五百人在线围观。

最终,经过多轮竞拍,珠海市岭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以2340万元成功拿下,农村集体资产入市增值。

这一改变源自2014年。当年,斗门区被中央农办选定为珠海唯一一个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在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中,珠海斗门逐步在全区建起“三资”管理交易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实现全区农村“三资”运作动态监管全覆盖,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珠海斗门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单位。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管控制度体系为重点,珠海斗门正在探索体系完整、权能到位、环节清晰、流转有序、集约高效的宅基地管理路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畅想走向现实。

一线走访

24公里岸线展现大美斗门

走在珠海斗门“一河两岸”十里滨水长廊上,一边是开阔的公园大草坪,一面是辽阔的黄杨河水,滨水风貌魅力日益凸显,显而易见的人流增长,吸引了不少高端服务产业项目的的入驻、建设。

沿途一片片花海绿地相伴,“水绿”相融的景象,展现出岭南水乡的新气象。肇始于2013年的“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为老城重焕新机注入了绿色动能。

“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河岸两侧岸线总长约24.4公里,对珠海斗门形成高标准的市民文化中心、高品质的商务商贸中心、高品位的生活休闲中心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打造生态新城、建设美丽斗门的重要民生工程。”珠海市斗门区“一河两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就在最,珠海市斗门区在白蕉东片区建设的禾益生态公园已完成最后的整改与调试,全面免费开放。

漫步于公园内,4100方米的荷花池令人眼前一亮。荷花池名为玉荷池,池内种植有玉蝶、湘韵、仙女散花等10个品种的荷花。薄雾从公园中央的云梦岛缓缓升起,飘至涟漪汀步、观荷桥、清风廊等景观点。满池荷花在雾气缭绕下,随风摇曳,若隐若现,如梦似幻。沿着观荷桥穿行其中,宛如置身人间仙境。

赏完荷花,还可登高远眺。一条高4米、长208米的空中栈道——悦心栈道,贯穿公园东西方向。健身广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休闲运动,童乐天地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

“这里原本是一个蚊虫滋生的水塘,遍布枯草和朽木,公园选址在此处建设,有效地恢复了湿地系统,改善了生态环境。”珠海市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禾益生态公园项目负责人毋铭介绍,目前公园周边居民人数已6万,并打造书吧、茶吧等服务驿站,提供良好的市民空间。

“‘一河两岸’工程的许多项目都是在类似的水塘环境中重建而来,取而代之的是生态项目。”珠海市斗门区“一河两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项目,在珠海斗门随处可见,从40万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到城乡遍布的社区公园,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其间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黄杨河对岸,作为珠海西部生态新城A片区的湖心新城,在短短8年间从荒草中拔地而起,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城路网基本形成,新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按照生态理念建设的幸福河生态公园已经成为珠海的一张生态名片。

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珠海斗门围绕“一河两岸”综合开发,共完工各类项目87个,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1.42亿元;建成市政道路14条,总长约14.5公里,景观公园17个,绿化面积约36.6万方米。

园区聚焦:

千亿级投资带来的产业韧

在珠海斗门,基于生态城市基础的产业脊梁,正在不断实现韧发展。从去年至今,珠峰大道科技创新走廊自东向西,东西相望的富山工业园与新青科技工业园,屡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年初,刚刚将伟创力珠海园区南区收入麾下的领益智造,便开始着手招兵买马,采购安装新一代自动化生产线,准备试运行整机组装新业务。

落子珠海的领益智造,与同在珠海斗门投资的东山精密都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行者。在投资者眼中,它们被称为“苹果产业链公司”,也是斗门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的见证者。

“领益智造计划将两大业务放在珠海工业园区,一是组装业务,包括精密功能件、精密结构件、磁材料和模组组装等板块,以及接下来将承接的手机整机组装业务;第二个就是可穿戴等IoT相关的业务。”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吴刚表示,“这里只是珠海的前哨,现在厂房远远不够,我们还会在珠海有进一步投资。”

而在领益智造珠海园区不远处,全球前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冠宇电池的新厂房正准备拔地而起。这家在珠海斗门成长起来的企业今年刚刚在科创板IPO提交注册,距正式上市仅一步之遥。

一份数据表明,从2018年至今,珠海斗门全区(含富山工业园)共签约重点产业项目99个,投资总额1195.43亿元,签约项目用地约9160亩,预计达产年产值1181.8亿元,其中不乏闻泰科技、领益智造、中京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

迈向“十四五”,珠海斗门产业园区有望再度跨越。按照规划,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有望携手进入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点区域通道,积极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新台、面向珠西粤西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新支点。

关键词: 珠海 斗门 一河两岸 生态新城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