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竹镇:497.5亩抛荒耕地流转起来复耕复种

2021-09-09 09:50:09
来源:南方日报

“这是我们村葡萄园产出来的葡萄,可甜了!”良洞村党支部书记秦明中指着筐子里一串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新鲜葡萄说,“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正准备送点给村里的特殊群体和流转耕地的农户尝尝鲜,共享整治耕地抛荒弃耕带来的成果。”

据悉,簕竹镇把整治耕地抛荒弃耕作为“书记项目”抓细抓实,自去年11月整治以来,创新推行“田长制”,全镇1025.7亩抛荒的耕地,已完成复耕994.12亩,荒地复耕率达96.92%。今年夏收成绩喜人,种植作物总产量增加了36万公斤,其中水稻产量增加了16.9万公斤。

为进一步深化“书记项目”的实施,簕竹镇着手对零散的、无法集中流转的抛荒耕地进行整治,积极打造“连心园”。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零散的抛荒耕地复耕问题的同时,拉近党群之间的距离。

497.5亩抛荒耕地流转起来

近日,走在簕竹镇永安村的田野上,处处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只见稻田里的禾苗迎风摆动,长势喜人。

“这片田是被承包出去了的,上个月中旬插的秧,如今已有半个多月了,预计11月将迎来收成。”张耀华既是簕竹镇永安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中田长,对村内耕地的种植情况颇为熟悉。

据悉,大半年前,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稻田却是另一番景象,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不少耕地也抛荒了,实在令人惋惜。”在张耀华眼里,耕地是宝贵的资源,抛荒了就是浪费。在簕竹镇党委政府关于整治耕地抛荒弃耕的号召下,他积极行动起来,引导群众流转抛荒耕地,盘活村内的土地。

如今,永安村内耕地基本告别抛荒弃耕现象,“大部分抛荒耕地已流转出去,小部分耕地由农户自行耕作。”

通过整合并流转抛荒耕地,永安村引进了广东粮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浮市三叶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种植基地,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张耀华说,“原来抛荒的耕地‘醒’起来了,产业‘活’起来了,村民也随之多了一份收入。”

在整治耕地抛荒弃耕中,农户冯木林家里抛荒已久的耕地得到了流转。他告诉笔者,“耕地得以盘活,我们也多一份土地租金的收入,挺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通过流转抛荒耕地而来的良洞葡萄园现已迎来了收获季。

前阶段,簕竹镇整合连片的抛荒耕地进行流转。全镇已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1份,涉及耕地面积856.76亩,其中包含抛荒弃耕的耕地497.5亩,建成丝苗米、葡萄、辣椒等种植基地,每年可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合计43.4万元。

把零散抛荒地打造成“连心园”

簕竹镇非雷村的一片抛荒耕地上,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和“蓝马甲”的忙碌身影格外惹人注目。这是非雷村党总支部落实镇党委关于整治耕地抛荒弃耕的工作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开展的“党群心连心”主题党日活动。

连片抛荒耕地可以流转,然而零散、无法集中流转的抛荒耕地如何整治到位呢?对此簕竹镇给出了答案,由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和社工组成农耕服务队,把零散的抛荒耕地打造成“连心园”。

“我们村的‘连心园’占地3亩,主要种植玉米。由农耕服务队进行管理,还落实了党员责任人,并配备1名农技指导员。”非雷村党总支部书记何继兰介绍,种植成果主要用于慰问村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另外,通过销售、义卖等方式,所得收入将作为“连心园”的运作资金和村中的公益服务基金。

簕竹镇党委书记伍华安表示,一直以来簕竹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营造“党员先行,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乡贤、社工、群众等村内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本次提出打造“连心园”的模式,深化“书记项目”的实施,由党员志愿者利用抛荒的耕地种植爱心蔬果。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可以解决零散的抛荒耕地复耕问题,另一方面拉近党群之间的距离,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的关心关爱。

下一步,簕竹镇将以“连心园”为桥梁纽带,深化“党建+服务”模式,强化“一引领三带”(组织引领、头雁带领、班子带动、党员带头)。党员通过“连心园”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耕党员“责任田”,用心服务群众,带动群众参与到整治耕地抛荒弃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同时,把“连心园”作为加强党员群众沟通的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关键词: 簕竹镇 抛荒 耕地 复耕 复种 流转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