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以粮食主产区参与南粤粮安产业带建设

2021-09-09 09:56:28
来源:南方日报

日,《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立足农业生产力布局基础,将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坚持珠三角引领带动、粤东粤西重点提升、粤北生态优化,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获悉,《规划》共有26处提及“惠州”。其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业大市,惠州被列为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带动区,肩负着建设都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与世界一流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高水对外开放示范区等重任。

11个主要农业产业惠州占9个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要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重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农业现代化迈进全国第一方阵,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推进?《规划》立足全省国土开发总体要求和农业生产力布局基础,提出了以珠三角引领带动、粤东粤西重点提升、粤北生态优化的三大发展区域,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其中,珠三角经济发展条件好、开放水高、科技实力雄厚、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现实基础,珠三角核心区城市要加快建设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带动区。

作为珠三角为数不多拥有原、江河、海洋、山川等多重自然资源条件,且具备扎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的惠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驱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突出优势。

《规划》为惠州农业农村发展明确了定位及方向:力争到2025年,珠三角核心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建成农业高新技术创新高地,率先基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城市群相匹配、相融合的都市精细农业、精美农村,引领带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在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规划》列出了珠三角核心区11个主要农业产业与重点市、县(市、区)分布,包括优质水稻大县、生猪大县、蔬菜重点县、肉鸡重点市、荔枝重点县、茶叶重点县等。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惠州与肇庆所占主要农业产业数量均为9个,为珠三角9市中最多,但在重点农业产业县分布数量上,惠州略少于肇庆。

2021年经济上半年报显示,惠州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65.41亿元,同比增长5.7%,两年均增长5.4%;蔬菜、水果、禽肉、禽蛋、畜牧等产量增速显著。在疫情、干旱等多重不良外因下,惠州农业生产呈现稳向好、农产品供给保持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粮食主产区参与南粤粮安产业带建设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规划》提出,将在珠三角核心区开展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提升工程,其中,惠州将作为粮食主产区参与南粤粮安产业带建设。

具体来说,南粤粮安产业带建设包括粤西地区以及江门、云浮、肇庆、惠州、汕尾等粮食主产区,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350万亩,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丝苗米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一批丝苗米水稻生产示范区与核心生产供给保障区,推动“稻稻薯”轮作,集成示范全过程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省冬种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特色旱粮产业带等。

在稳定水稻生产方面,《规划》提出,将以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优质稻生产大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5万亩以上的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建设全省水稻生产供给核心保障区,打造丝苗米优势产业带。

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惠州当前拥有惠城和龙门两大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建设,惠州水稻生产正加速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并通过优化品种调优结构、拓宽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孵化丝苗米品牌等做足“米”文章。

目前,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已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产业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就在不久前,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对该产业园主导企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建立的稻米副产品加工流水线进行指导验收。

据悉,这条以米糠为配料的食品化利用生产线投资千万元。经过这条生产线,看似“不值钱”的米糠将被制作成为饼干、固体饮料等产品。海纳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线投产后,预计每年将为企业增收2000万元以上,同时联动带动本地稻米种植户实现稳收增收。

作为三大主粮的补充,《规划》将冬种马铃薯列入特色旱粮拓展范畴。根据计划,将重点建设包括惠州惠东在内的5处冬种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工业化,完善产后仓储设施,支持抗寒冬种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和培育,配套建设“北繁”脱毒薯种基地等,着力打造沿海冬种马铃薯优势产业带。

去年,惠东马铃薯进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并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当前,惠州正加快推进现代化马铃薯精深加工中心、马铃薯仓储物流中心、“双创”孵化及电商台等项目建设,提升马铃薯深加工水,延长产业链。

“通过规范生产标准,保障马铃薯品质,培育壮大优质品牌,逐步做强马铃薯产业,稳定马铃薯冬种面积在16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9万吨。”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高水农业对外开放合作

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湾区人口加速聚集,人口红利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也对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规划》提出,要突出大湾区大市场需求,优化“菜篮子”产品供应,通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设优质安全蔬菜生产基地,推动生猪产业稳有序发展,促进草食畜、肉(蛋)禽和渔业等发展升级,稳步增加优质安全“菜篮子”产品供应量。

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区,要聚焦“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建设提升“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一批枢纽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区域配送中心和“粤字号”农业品牌展销中心。

在这方面,惠州已落地了一处重点项目。沿长深高速向惠城方向行驶,沿路经过博罗泰美镇,高速路一旁,一处巨大的仓储基地正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加速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根据计划,这处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用地1500亩的基地,将通过5年时间打造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集农产品交易、仓储配送、加工冷冻、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检验检测、进出口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这个基地的建设,是有效推动全国各地优质农副产品进入湾区市场的“入口”,也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走向海外高端市场的“出口”,更是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大市场的联农带农助农枢纽中心。

《规划》明确,将建设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内的4处重点工程,完善珠三角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粤东粤西粤北产地市场建设,提升补强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大型批发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一批农产品核心物流园区。

同时,这些基地还将作为加强与兄弟省份、港澳台对接交流的台,以此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打造标准化、现代化、便利化流通台。

作为惠州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也被《规划》列为深化粤港澳台农业交流合作的示范基地。将通过该基地的建设,支持港澳流动渔民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港澳流动渔民队伍,支持港澳流动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冷链、销售等渔业相关产业,推进港澳流动渔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关键词: 粮食 主产区 南粤 粮安 产业带 惠州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