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校园贷陷阱 如何避免青少年陷入互联网金融陷阱?

2021-09-16 10:02:59
来源:金陵晚报

“消费借贷”“校园贷”“套路贷”……近年来,一些网络信贷平台开始向校园拓展业务。部分不良平台虚假宣传、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关键信息等手段,误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有的学生甚至深陷“高利贷”陷阱。

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报告显示,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仍将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何避免青少年陷入互联网金融陷阱?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会青少年识别陷阱、科学理财很重要。

陷阱一

“校园贷”,越“注销”越欠钱

案例:前几日,小林接到自称是“某金融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小林按照对方要求通过各种借贷平台先后多次向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共计被骗十万余元。

每逢开学季,围绕“校园贷”的黑手便开始伸向校园。今年骗局又升级,“注销校园贷”让不少人“中招”。记者了解到,诈骗分子主要通过伪装成金融公司工作人员,以国家禁止大学生网贷为由,要求学生注销相关账户,诱导学生将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这就是典型的“注销校园贷”骗局。

银行人士提醒:青少年要远离恶性校园贷,办理贷款前务必做好前期工作,理性消费;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留存好相关凭证,欢迎积极举报。

陷阱二

“套路贷”,越“贷”债越多

案例:大学生小黄去年刷手机时发现了一条网上小额贷款广告,声称无抵押、无门槛,于是他顺利从网贷公司借到了1500元用来买新手机。还款期限即将到来,小黄拿不出钱偿还贷款,网贷公司就建议他向其他网贷公司借钱用于偿还前笔借款本息。最后,通过反复借款平账,小黄累计借款的网贷公司已多达十几家,债也越贷越多。后来,因小黄没能按时还款,网贷公司使用软件骚扰他的通讯录人员,暴力催收,逼迫其偿还虚高的本息及逾期费。

“最新款的手机就要出了,好想要。可是好贵啊,办个无息贷款?”“这款新鞋太帅了,入手不亏,钱不够下个月想办法还就是了”……当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超前消费。一位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上有部分不良网贷机构瞄准了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心理,套路年轻人陷入借贷陷阱。与此同时,大学生有超前的消费意识却无固定收入来源,加之其对金融借贷产品的了解较浅,金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很容易卷入偿还巨额欠款的危机之中。

银行人士提醒:反“套路”秘籍关键在于不要轻信所谓的无抵押贷款,不随意签订贷款合同。如确需贷款,务必要拒绝各种“无门槛”贷款套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但凡欠款往来务必留存证据,一旦发现被“套路贷”果断报警。

陷阱三

“解冻金”,越“解冻”越深陷

案例:小张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前不久,一个陌生人联系称要高价收购他的游戏账号。随后,双方便添加了QQ,对方发来了一个平台链接,告诉他要注册。小张很快在该网站按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并完成了交易。可提现时,网站却提示“账户未激活,需充值500元激活账户”。小张只好充值500元,此时网站又提示“未经验证已冻结账户,如需解冻请充值1000元”。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此类骗局在全国各地已多次发生。不法分子的套路相似,一般先通过游戏私信、游戏社区或其他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以高价收购游戏账户为由与被害人建立联系,再诱骗被害人登录其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被害人在平台进行交易后会显示有一笔钱,但无法提现。随后“客服”以“账户未激活”“账户已冻结,需解冻”等理由诱骗被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银行人士提醒:充值游戏币、买卖游戏装备和游戏账号等一定要在官方网站或是官方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网上支付切勿使用非正规渠道,只有获得监管许可的银行、支付公司等机构才能从事资金转移服务。陌生平台、App内的账户冻结无法提现,如客服以“激活”“解冻”为由要求充值、转账的,多是诈骗,务必提高警惕,涉及转账汇款要多加核实。

关键词: 起底 校园贷 陷阱 年轻人 互联网金融陷阱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