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线下展:“闻香识云南” 展出150余种香料

2021-10-14 11:07:34
来源:云南日报

采用3D打印 复原禄丰恐龙化石

在“远古的奥秘”展位上,一块来自澄江的化石,无声地诉说着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故事;一具7米多高的禄丰恐龙化石模型,讲述着1.9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历史。

禄丰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同时在早、中、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堪称“世界恐龙家族化石宝库”。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这条“禄丰恐龙”,是按1:1比例复原,采用3D打印而成的。这条“龙”的原型,来自禄丰世界恐龙谷。

“闻香识云南” 展出150余种香料

说起香料,云南人并不陌生,香茅草、木姜子、香蓼等香料常常出现在餐桌上。

在“闻香识云南”展示墙上,摆放着百里香、草果、肉蔻等150余种来自云南的香料,若不是有标签,经验丰富的厨师也恐怕认不全。在展出的香料中,薄荷就有很多个品种,包括胡椒薄荷、牙买加薄荷、科西嘉薄荷、冬季香薄荷、苹果薄荷、荆芥(猫薄荷)等,参观者无不感叹云南香料的丰富。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在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香料植物资源。云南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天然香料植物几乎遍布全省。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云南发现或引种的香料植物有400余种,其中有八角、甘草等中国传统的香料植物,也有草八角、野拔子、吉龙草等云南特有的香料植物,是名副其实的“香料王国”。

种子贴满墙 直现保护成果

腊梅种子、夹竹桃种子、大叶蒲葵种子、贝叶棕种子……在展厅,记者看到了一面贴满种子的“种子墙”,展示着来自云南各地的种子。据介绍,云南是众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共拥有125个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52.3%。同时,珍稀保护物种众多,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5种。

生物种质资源的丧失,促使世界各国建立各类型种子库。在昆明,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目前,该种质资源库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野生种质资源库。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建立了“库”“圃”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目前,已建成的专类园有滇东南的木兰园和苏铁园、滇西北的高山植物园、滇西南的兰园、大理的茶花园和普洱的竹藤博览园等,直观地展示了“植物王国”的缤纷色彩,让云南省的种质资源保得住、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成效。

互动

伸手就能抓取云南之美

与一般的科普展不同,此次展览主要针对参会嘉宾开放,在学术专业性方面要求更高,着重于展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的科研、调查等成果。与一般的科普展相似,此次展览运用了大量的LED屏幕、AR和视频交互等全媒体数字创意展示设计,在多角度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同时,用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参观者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

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展厅里云南美景以各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令人意外的是,当你走到“数字魔环交互体验系统”前,伸出手,云南美景不只能看,还能体验。记者把手伸入亮着白光的圆环,在地图上抓取了想了解的北热带气候区域,这时屏幕上就会出现很多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动植物。

AR望远镜看奇妙物种

云南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以及亚欧大陆很多动植物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除了海洋和荒漠,云南拥有从热带到高山冰缘荒漠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是名副其实的北半球生物生态环境的缩影。为了直观地展示云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现场设置了AR望远镜,参观者可以根据垂直植被带示意图,观看湿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高山杜鹃灌丛、高山冰缘荒漠等随着海拔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云南特有植被带三维立体形象,非常直观地通过山体垂直植被带了解云南生态系统多样性。

记者用AR望远镜了解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分布范围1000米至1600米,热带季风影响形成的植被”两行字幕由远而近飘来,下一个画面就是这个海拔剖面图以及生活在此的昆虫“巨拟叶螽”的介绍。这种昆虫约有半个手掌大,很难被发现,因为它的外形像一片叶子,通体翠绿,翅膀上的纹路与叶脉相似;用AR望远镜了解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海拔在2000米至2900米。在高黎贡山上,有一种只有几厘米高的袖珍兰花——大理铠兰。大理铠兰适应环境能力极差,对气候的敏感度极高,是我国特有的‘濒危(EN)物种’。今年在保山龙陵首次发现大理铠兰,意味着高黎贡山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最快速度找隐身植物

在展厅里,有一个区域高度融合了科研性和游戏体验感。这就是“找贝母——找找隐身植物在哪里”的交互体验区。

梭砂贝母是一种百合科植物,它生长在4000米左右的山地高原上,主要在岩石缝隙或者砂石地里生长。它就是我们俗称的“川贝”。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梭砂贝母发生了进化,它把自己绿色的叶子进化成了罕见的灰色,这无疑是想逃过人类的眼睛。此次展厅中设置的“找贝母游戏”将作为植物色彩进化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收集每一个嘉宾或者参观者的数据,来对这一物种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保护。

进入游戏页面,首先要熟悉贝母的四种形态,然后选取“牦牛”或“人类”作为游戏角色。记者选择以“牦牛”的视角进入游戏,视线很低,看到的世界主色调是绿色、灰色,一片一片的碎石块,贝母就隐藏在石缝之间,光凭颜色和形态,稍不注意就会错过。

记者聚精会神,在90秒完成了15个关卡,找到了不同形态的贝母,结束游戏。在游戏中,记者也发现梭砂贝母不止是绿色的,在灰色的岩壁中,很多梭砂贝母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灰色或者褐色,乍一看很难从周围环境中分辨出来。通过这个游戏,参观者们感叹物种为了生存的伟大进化。

你贴一片树叶 主办方就种一棵树

展厅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环节——“种树”。

穿过香料展区,一整面墙上“长”着一棵两人高的大树。大树有着强壮的枝干,一片片透着生命脉络的树叶散发着盈盈绿光。走近一看,你才发现那是一片片树脂打印的树叶。

在这个名为“我为世界添点绿”的特别环节,参观者可以点击屏幕上的“+”号完成数据统计后,拿一片树叶贴到树冠上,每贴一片树叶,主办方就会种一棵树。等大会结束后,主办方会统计树叶数量,共同种下一片公益林,让每一个贴树叶的人都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了解,昆明市对大会期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了先期预判和评估,这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预计产生约23962吨二氧化碳。如何抵减会议产生的碳排放?云南展厅里的这个“种树”环节,就是要通过新建公益林的方式来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温室气体,最终实现碳中和。

展厅

总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

云南展是此次大会唯一的一个线下展,展厅总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共有76个展项、278个展墙、700多幅照片。展览分为“亲切关怀 殷殷嘱托”“生物保护 倾心守护”“生态优先 持续利用”“生态智慧 惠益分享”“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5个部分。

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策展人上官法智看来,整个展馆中最枯燥的文字和数据是最有意义的,它不光耗时最长、难度最大,更重要的是背后凝结的是无数普通云南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心血和汗水。

上官法智介绍,在实物展品的选择中,尽可能挑选云南特有、在视觉上能打动人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展馆的不同角落里,还用新鲜植物布置了一些别致的景观。

展馆内设置的多个互动小游戏背后,都暗藏着科研故事。“‘找贝母游戏’并不是为了这个展而专门开发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出发点,是因为科学家想研究云南高山上的贝母是怎么样通过隐身的生存策略生存下来的。”上官法智说,为了获得数据,科学家就开发了这个在线小游戏,并放在了公共网络上,通过大家用牦牛或者人类不同视角,获取了大量的数据。

上官法智说:“此次展览从策展到布展完成差不多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其中,耗时最长和最难做的部分就是展览中的文字和数据。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图片好看,也没有实物展品和互动那样吸引人,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和努力。”

关键词: 闻香识云南 COP15 香料 香蓼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