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哥”杨申品:十载寻蛙成为高黎贡山两栖类和爬行类本土专家

2021-10-19 10:16:53
来源:云南日报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壮丽、历史文化丰厚,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等美称。在这个自然宝库中,珍藏着太多两栖物种,从2014年至今,腾冲高黎贡山已先后发现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3种两栖类动物新种。而后两种新物种的发现与“蛙哥”密不可分。他不是博士研究生,只是个地道的庄稼汉,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大塘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他天天钻山沟、蹚溪流、觅新奇,凭借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努力,成为高黎贡山两栖类和爬行类本土专家。他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蛙哥”——杨申品。

专家引路 与蛙结缘

开展物种资源监测,是保护区管护人员和护林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发现动物的窝、足迹、羽毛、粪便等,他们都会详细记录并拍照。对于从未见过的动植物,他们更是不会放过拍照留存的机会。今年34岁的杨申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于2009年加入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大塘管护站,担任大塘管护站的护林员。也就是从这一年,他开始了与高黎贡山的缘分,也开始了他的寻蛙之旅。

2015年3月,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第一次做长臂猿大调查,杨申品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参与其中。尽管调查非常辛苦,但他收获很大。白天的调查结束,同行的专家杨剑焕追着星光继续做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调查,杨申品主动请缨参与调查。

调查过程中,偶然听见河边有一种特别的鸣叫声,他和杨剑焕一起逐块翻动石头寻找声源。终于,在一块石头下发现了一只蟾。杨申品从没见过这种动物,当时,杨剑焕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动物,但心中已笃定这是一种两栖动物新种,即后来被认定为全新物种的腾冲拟髭蟾。

说起这位引路老师、两栖爬行类动物专家杨剑焕,他与杨申品可谓是莫逆之交。他俩同岁,刚认识,杨剑焕就被杨申品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吸引了,深入接触后,更是惺惺相惜。杨申品深入山间林头去调查,杨剑焕便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杨剑焕每次来腾冲出差,都要去看望杨申品。就这样,杨申品在杨剑焕的指导下对腾冲拟髭蟾展开了观测研究。

钻进山沟 闻声寻蛙

两栖爬行类动物多在晚上活动,春夏之际,赶在夜幕降临之前,杨申品一有空就和同事钻进高黎贡山的山沟中,伴着一片蛙声蟾鸣,开始了监测记录:鸣叫规律、身体特征、产卵地、抱团方式……时常忙碌到凌晨。

然而,揭秘新物种带来的喜悦,让杨申品干劲十足。

命运似乎总是垂青于生活中的有心人。2017年6月,杨申品像往常一样,在巡护途中一路观察,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拍下来。与往次不同,这一次腾冲齿突蟾和杨申品上演了一场邂逅。

经过荨麻河头时,杨申品听到一种从未听到过的蛙声,他立即停下脚步,同行的护林员不解地望着他。他进入河里,轻轻地翻着石头,“这应该是种新蛙,我从未见过!”在石头下看到这只蛙时,杨申品不敢确认是什么蛙。

随后,杨申品将这种蛙的照片上报给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经专家鉴定后确认是新物种,并被命名为腾冲齿突蟾。

“努力去把处于未知状态的物种习性摸清楚,尽量发现新物种让更多人认识,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无法给予的。”杨申品表示,在担任护林员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让自己找到了人生价值。

久居深山 不畏苦难

两次发现让杨申品与两栖类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只要一有空就跑去深山、小河边研究,深更半夜回来是常事,有时甚至一待就是一夜。杨申品坚持不懈地研究,很多两栖类动物的习性被他了解得一清二楚,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

后来,在杨申品的帮助下,关于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的很多论文得以发表。虽然是近年来才发现的新物种,但国内关于这两个物种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这其中,杨申品功不可没。“腾冲齿突蟾是来自云端之上的蛙啊!”他说,“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在3000米左右高海拔地区的小溪尽头、水源处等水非常清澈的地方活动,栖息地常年云雾缭绕。”介绍时,杨申品的眼里有光。

只要没事就进山,近几年,杨申品累计制作蛙的标本有两三百个。为了一个标本,有时一蹲就是一天。“制作标本的时候,申品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又认真的样子,实在是令人佩服!”高黎贡山保护区大塘站的职工尹正凤说,“他每天晚上都看书到很晚,非常认真。”

只有初中文凭的杨申品十余年坚持不懈,凭借自身努力,为保护区作出了不凡的贡献。2017年11月获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巡护监测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8月获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资源管理和发展建设工作先进奖”;2019年11月获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年度“先进工作者奖”。2019年,因为成绩突出,杨申品晋升为技术护林员,成为保护站的骨干成员之一。

心声

“我想守护好

这片绿水青山”

除了对两栖类动物十分了解,杨申品也全程参与站里的长臂猿调查工作。对大塘辖区内的长臂猿种群数量、种群分布、习性等,他都了如指掌。“杨申品踏实肯干,站里交代的任何工作他都能认真完成。”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分局大塘站的职工马学军说道。

2014年6月,杨申品正式成为一名党员;2016年,杨申品被其所在村选为村民代表;2018年8月中旬,兰州大学“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分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邀请他分享了《腾冲拟髭蟾繁殖生态学研究》的报告;2020年3月,杨申品报名成人高考,在西南林业大学进修大专学历,学林业技术专业。

杨申品说:“从事我们这个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我不想自己被淘汰,我想继续研究更多更深入的东西。”他表示,大专毕业后想接着深造成人高考本科学历。

杨申品是保护区的技术性护林员,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许是受工作影响,杨申品特别喜欢带孩子去小河边玩耍,让孩子们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他说:“我想守护好高黎贡山,守护好家乡这片绿水青山。”

助读卡

腾冲拟髭蟾

体长41.7~51.5毫米;成体短阔;头部宽度比其长度稍大;无尾;瞳孔为上下两色,上部1/3为浅蓝色,下部2/3为暗棕色。前凹椎体是由骨化或钙化的间椎体与前一枚椎体愈合而成;前肢瘦长、后肢较短,跳跃能力较弱。体具保护色,极似枯叶状。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间溪流附近;繁殖期进入水中,雄蛙可发出嘈杂、机械的“叮当”声。腾冲拟髭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仅分布于腾冲县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区。

腾冲齿突蟾

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齿突蟾属,喜欢在山间溪流尽头水源附近繁殖。雌雄成体体型颜色差异不明显,棕黄色;雄蟾繁殖期胸部每边有两团黑色婚刺,繁殖期雄蟾白天晚上都会发出很低沉的鸣叫声。生活在高黎贡山保护区主山脊,海拔达3000多米。腾冲齿突蟾生活地点是已知该属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纬度最南的记录点。

关键词: 杨申品 蛙哥 蛙友 高黎贡山 两栖类 爬行类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