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广州站落下帷幕

2021-12-03 11:15:10
来源:南方日报

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广州站于近期落下帷幕。《“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和粤剧《白蛇传·情》两场演出大受欢迎。交响乐与粤剧的结合,以及浪漫唯美的白蛇传故事,展现了粤剧的正青春风貌,在羊城掀起一股粤剧“国潮”热。

12月1日,“粤剧正青春——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暨粤剧创新推广主题研讨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来自高校、戏曲界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曾小敏粤剧艺术、粤剧创新发展等主题各抒已见,进行了深入研讨。

谈巡演

粤剧的“破圈”,带来更多信心

2021年,作为广东文艺“头雁工程”,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的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覆盖国内多座重点城市,从深圳出发,走进郑州、西安、银川、武汉、上海、宁波等地,回到广州,所到之处掀起粤剧观演热潮,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说:“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感触良多。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能突破语言和地域限制’。随着新媒体的传播,粤歌、粤剧电影等的成功‘破圈’,给了我们越来越多信心。巡演每到一站,都得到当地观众和戏曲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也清醒地知道,温情的鼓励背后,也有对我、对粤剧这个剧种更多的期许。粤剧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这是戏曲最好的时代,希望携手越来越多优秀的粤剧人,在这条道路上奔跑前行。”

广东省剧协主席丁凡参与了全程巡演。他回顾:“巡演所到之处,真是一票难求。曾小敏这几年在粤剧的传承和推广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巡演带出去的节目,在传统基础上,又有非常时尚创新的表达,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走进剧场,这是她的成功之处。全国巡回演出更增强了我们粤剧的自信,要将岭南文化向全国推广。”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上德重点总结了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时代特色。他认为,“剧·说”交响演唱会,粤剧与交响乐相融合;这个舞台既是曾小敏的,更是属于“粤剧艺术”的,体现出艺术家对粤剧艺术的情怀和担当。“相信粤剧在跨地域传播过程中,可以逐渐从‘属于广东’变为‘属于全中国’。”他总结道。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从传播的角度分享了对巡演的看法:“这不仅仅是巡演,还是一次营销传播,也不仅仅是对小敏和粤剧、粤剧院的传播,也是广东当代文化艺术形象的展示。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讲,巡演设计了非常完整的科学传播行为。我也期待,这个事件过去以后,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广东还有什么可以跟上去?这也特别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

广东汉剧院院长张广武认为,巡演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一个剧种,是一个符号。“要把这个符号做强做大,做成坐标。新时代一定要有新的代表人物,跟着时代的步伐,要有新的名家出现。希望以后说粤剧就能想到小敏,说小敏就能够想到粤剧,这对粤剧的传承推广将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谈代表人物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代表人物

广东省文联一级巡视员,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对曾小敏取得的艺术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她表示,曾小敏的成功首先是基于她勤学苦练,勤奋付出,其次在于她德艺双馨,有大局意识,敢于担当作为。从一名优秀青年演员成长为中青年掌门人,她执着的艺术追求和使命感,特别是坚定的意识、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都是她成长的必要特质。

李仙花也希望,曾小敏能够以自己的经验带动更多年轻的戏剧工作者,以当代人的情感关联为基点,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希望广东粤剧院积极投入到基层的文艺志愿服务中去,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和喜爱粤剧。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称,自己看着曾小敏一路成长,直到今日的成就,十分感慨:“她是一位有着远大艺术追求的新一代艺术家,是有思想、有抱负、有使命感的年轻一代。”

她评价道:“曾小敏的舞台表现令人惊喜,她在舞台上自信、从容、淡定,这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表现。演唱和表演都能够瞬间进入人物状态。整台演出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倪惠英感慨,粤剧全国巡演,是一代又一代粤剧人的梦想。“但是小敏实现了,就是因为她生活在当下这样的时代。政府强有力地支持传统文化,推出新一代人才。我认为这是对的,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粤剧艺术才能传承下去。”

这种传承同样也是对创新精神的传承。粤剧具有既传统又时尚的艺术特点、既经典又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何使古老的粤剧融入新的思想内涵、新的表演形式,让它不断焕发青春,是一代代粤剧人不变的命题。

著名词曲作家,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赞叹:“曾小敏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物,具备了偶像气质,同时嗓子好,唱功、表演和身段也好,一切东西都必须要,这对粤剧演员要求会很高。”

他表达了对粤剧发展的见解:“粤剧还是需要继续变革、往前走。粤剧、岭南画派和广东音乐这三大广东文化名片,最大的一个不同就在于开放性和‘洋气’。粤剧是最早引入西洋乐器的剧种,曲牌也是五花八门,我还听到了《春江花月夜》的民间乐曲,根本想象不到。这就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而且一点不违和,这是很可贵的。什么音乐融到粤剧,都能消化掉,这是剧种特别出色的一点。”

他认为,戏曲的发展,最关键要跟上时代,去接近、适应和拥抱这个时代,必须要争取年轻人的喜爱。“小敏现在有了这个条件、机会,也有这个能力。我希望她在粤剧变革方面再大胆一点,变化就是粤剧的传统,不要受太多的拘束和制约,该怎么做怎么做。”

谈《白蛇传•情》

创新基于传统的根基之上,

才能不断焕发生命力

在研讨会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顾问黄天骥对电影《白蛇传·情》情有独钟。他说:“我看了《白蛇传·情》以后很震惊,戏曲的审美观和电影的审美观是两套不同的审美观念,这两套不同的审美观念能结合,本身就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表示,现在所演的《白蛇传·情》,和他五六年前看到的《白蛇传·情》完全脱胎换骨了,“首先编剧上有一个飞跃,把过去白蛇故事里很重要的精神挖掘出来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情、爱和家。观众能够接受《白蛇传·情》,编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他还谈到曾小敏在表演上也有一个飞跃,例如“水漫金山”一幕,用水袖表现“水淹”,体现了武旦功底。“我觉得粤剧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必然会影响全国戏曲演出,因为电影已经有这样的突破,舞台艺术有这样的突破,角色有这样的突破,在音乐的创新方面有这样的突破,这条路还要继续突破下去。”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对“粤剧电影”与“粤剧”传承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开路”的作用,以此可以带动更多人了解原汁原味的粤剧魅力。传统剧目的创新是必要的,但创新要基于传统的根基之上,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俊华同样谈到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他认为,艺术必须不断求新,才能适应新观众的需求。“粤剧艺术全国巡演,让粤剧在城市的剧场大放异彩,体现了其良好的发展生态。传统剧种和新技术的结合,更带动了新艺术、新形式的产生。”宋俊华说。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方展荣分享道,“看了《白蛇传·情》非常激动,有很多启发。这部戏有改革和创新,但一看就是广东的东西,舞蹈、音乐太美了。岭南文化就是这么柔美、漂亮。”他还提到,没有坚持和坚信,戏曲的创新发展就没有效果,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继承,又坚守寂寞,最后坚信党和政府的支持、观众的热爱。”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网络上也有一定的热度。对此,中山大学教师,漫画家林帝浣则从新媒体的角度提出见解。他建议:“在短视频时代,还可以用更精干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新的交互方式,策划短视频等不同的新媒体产品,保持粤剧的热度。”

关键词: 曾小敏 粤剧艺术 全国巡演 广州站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