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历史传承 唱响千年海洋文化

2022-01-04 11:47:30
来源:南方日报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自古被誉为“天南重地”。“蓝”与“红”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蓝”指的是绵延不绝的海岸线和万里晴空,“红”则是那一望无际的红土地。“蓝”与“红”交汇,催生出雷州半岛古老、勤劳、包容、开放的文化。

百年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内化于一代代湛江人心中,并经由他们的双手,彰显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地方特色浓郁的雷歌雷剧、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世界两大玛珥湖之一的湖光岩,全省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和火山岛,远闻名的海湾城市、军港之城……无一不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依托深厚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湛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大文旅开发理念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全域旅游开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湛江经济腾飞增添新动能。

▶历史传承

唱响千年海洋文化

阳光、白云、沙滩、海浪……勾勒出人们对大海的美好想象。湛江拥有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是广东海岸线最长、海味最浓的地级市。

1982年,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东边角村鲤鱼墩贝丘遗址的出土,表明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半岛上的沿海地带便有人类活动。海产捕捞、海水养殖、海水制盐、珍珠开采……据记载,自秦汉时期起,雷州半岛渔民已普遍从事海产捕捞;汉代,雷州半岛徐闻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宋代,人们大规模围垦沿海滩涂和河谷滩地,建起闻名遐迩的东西洋田。

自那时起,海洋文化便深深植根于雷州半岛。经过几百年发展,湛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水产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年居全省首位。

明代,雷州半岛划入广东政区,地域与文化交融碰撞出绚丽火花,半岛商业由此繁荣。广府、潮州商人捷足先登,吴川梅菉港、徐闻海安港、遂溪赤坎港等会馆众多、商贾云集、货物如雨,如今的赤坎古商埠码头,仍可见当年的繁荣景象。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诞生;1984年,湛江被列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湛江大地;2020年,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正式开港,湛江与海南之间的航程缩短至一个多小时;今年,华南唯一40万吨航道——湛江港40万吨航道投入运行。

每年的开渔节,总是湛江人的盛会,这一天,成千上万艘渔船从湛江各大港口竞相出发,奔赴深海。独特的开渔节文化,折射出湛江特有的美食文化,湛江也被评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为弘扬海鲜美食文化,湛江正规划建设一条以海鲜美食、海鲜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美食街,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打造网红街区和网红美食名店,策划开发与湛江高度契合的海鲜美食IP品牌。

三面临海的优越位置,也促进了湛江港口经济、港口文化的发展,使其被亲切地称为“港城”。如今,“城市客厅”金沙湾、沙滩碧浪、红树林、生猛海鲜……已成为湛江的亮丽名片。

▶后发创新

塑造大文旅开发新优势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旅游则是载体,文旅融合方显城市魅力。自然资源禀赋在前,重大政策利好之下,湛江如何加快推进大文旅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7月31日,湛江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系统谋划旅游发展整体布局,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军旅文化等文旅资源,推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业链,加快形成“大文旅”格局。

在今年9月湛江各县(市、区)党代会上,各地无一例外地将加快“大文旅”开发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力点之一。赤坎将全面深化“金沙湾—古商埠—美丽乡村”旅游立体开发,增强风貌整体和文脉延续;雷州打出“历史文化牌”和“滨海旅游牌”,将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加快西海岸滨海资源开发和东海岸生态修复;霞山将对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广州湾爱国文化等文旅资源进行整体谋划、一体保护、综合开发。

滨海旅游是湛江需要做好的“四篇文章”之一,如今已成为湛江现代产业体系的旖旎标签——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茂德公鼓城度假区、三岭山森林公园、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省最大的滨海水上乐园德萨斯水世界二期建成营业;华侨城集团投资超过500亿元的全域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欢乐海湾项目动工建设。

今年国庆假期,拥有16公里黄金海岸线的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车流不息、游人如织,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为全省最热门的滨海旅游景区之一。该景区充分利用滨海文化特色,推出第三届海洋生活节,涵盖水世界明星之夜、欢乐嘉年华、沙滩音乐会、国学养生、粤西非遗文化大秀、美食狂欢等一系列精彩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展现出不一样的滨海生活之美。

日前,赤坎区成功创建湛江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对历史文物——老街的活化利用,是创建工作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赤坎位于湛江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赤坎老街是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建筑群集中地,曾经是繁荣的港口商埠,素有“南国古商埠”美誉。随着网剧《隐秘的角落》火爆全网,取景地赤坎老街迅速蹿红,客流量暴增。赤坎因势利导,以老街为重点,加快推进三民路片区改造一期项目,致力保留老街历史风貌,并推出人文一日游、古商埠一日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把三民路的古街、古巷、古码头、骑楼建筑等历史文物纳入旅游线路,打造古商埠旅游品牌,荣获“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称号。

当前,湛江正加快布局“一心一带两廊三极”旅游空间规划,实现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推动旅游从滨海向内陆、从中部向两极发展。其中,“一心”是城市旅游发展核心区,“一带”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带,“两廊”是湛徐高速公路和广湛—渝湛高速公路两大高速旅游走廊,“三极”即吴川、雷州、徐闻三大重点文化和滨海旅游发展重点区域。廊、带互为关联、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

▶品牌打造

擦亮雷州半岛非遗名片

鼓槌落,铜锣响,位于“中国醒狮之乡”遂溪的湛江龙湾龙狮团训练场里,一头“狮子”一跃而上,在梅花桩上灵活地舞动起来。醒狮起源于广东省南海县,后传入遂溪,200多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现如今,遂溪全县拥有200个醒狮团。2006年,狮舞(广东醒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雷州半岛经历过三次大移民,古越文化、土著文化、汉闽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2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66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130人。这都是湛江宝贵的文化财富,连接着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年来,湛江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核心理念,建立健全保护工作机制,成立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建成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雷州石狗博物馆、湛江傩舞陈列馆、遂溪龙湾醒狮文化馆、遂溪制糖文化博物馆等重要台和阵地,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湛江还建立了广东醒狮、吴川泥塑等10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雷州蒲织技艺和遂溪制糖技艺2个省级生产保护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外,湛江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军营”“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企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非遗影响力和知名度。

非遗活化,离不开本地的传承发展,也离不开交流传播与创新。

湛江鼎龙湾景区已成功打造成广东首个粤西非遗基地,自2016年起连续六年举办“粤西非遗文化节”,将吴川飘色、南派粤剧等传统文化进行活化与传播,开辟非遗文化产品供应及展销新模式,引领出游新风尚。与此同时,人龙舞、狮舞、飘色、傩舞等国家级非遗多次走出国门,赴法国、澳大利亚、巴拿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地进行文化交流。

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湛江非遗表现亮眼——“广东醒狮”高桩飞越索庄3.8米、由188人组成长76米的“中国最长人龙”、由318人组成长118米的“亚洲最长人龙”分别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广东醒狮”“湛江人龙舞”“舞鹰雄”均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新实践

传承与传播比翼齐飞

国家非遗雷剧“老树发新芽”

“老鼠抓猫抛过窗,鸡抓鹰婆半天翔……”不久前刚落幕的湛江艺术季上,老中青五代雷剧演员携手表演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雷剧《血焰》,赢得一片喝彩。雷剧作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于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上熠熠生辉。

传承:剧目人才两不误

雷剧源于雷州歌,历经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历时300多年,1964年被正式定名为“雷剧”,逐渐声名远播。

年来,雷剧艺术界积极探索雷剧唱腔和剧本创作的改革。雷剧代表人物、国家一级演员林奋基于原剧基础,灵活运用戏曲程式的表演语汇修改古装雷剧《梁红玉挂帅》,并于2001年凭借此剧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为雷剧树起一面旗帜。

为了让雷剧的绝活传承下去,林奋与雷剧名丑曾成创作了《闯寺·拷蛤》,把雷剧的“摆阵”“十八架”“吊绳”“跳椅”等高难度技巧程式动作揉入其中,该戏成为雷剧学子入门必学“样板戏”,也是传承雷剧技艺的“必修课”。

雷剧艺术薪火相传,剧目不能少,表演人才亦不能断。2015年,雷剧界开展“名师收徒”,以老带新。林奋相继收了6个徒弟,她说:“雷剧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和坚守,这样才会越走越远。”

传播:线下线上齐发力

湛江被誉为“戏曲绿洲”,常年在民间演出的剧团就有200多个,年演场次2万多场,其中,雷剧占了大半江山。这个用雷州方言表演的地方剧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食粮。

年来,湛江对雷剧文化事业日益关注,陆续打出文化惠民组合拳,开展送戏下乡、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此外,湛江致力于让更多雷剧走上舞台,开展2021湛江艺术季活动,演出《血焰》《隔墙婆媳》《人间有青年》等优秀雷剧剧目。

为进一步扩大雷剧影响范围,林奋所在的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尝试推出雷剧线上演出,林奋说:“现在雷剧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是剧团到实地演出才能传播,网络媒体也可以线上展播、线上演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发展

湛江文旅产业十大重点任务

●全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四五”末期,力争全市创建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湛江华侨城欢乐海湾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湛江赤坎区调顺岛南端,以构建城市文化旅游制高点为目标,建设湛江文化中心、商办综合体及国际社区等海湾文化休闲目的地。

●大湖光岩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亲子休闲、户外娱乐、体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体验地,“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5A级景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

●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推进项目四期及后续建设,重点建设海洋王国、圣塔尼度假酒店、鼎龙湾温泉及室内水乐园等项目。

●赤坎三民历史文化街区和雷州骑楼古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推进两大街区改造升级,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示范街区。

●徐闻白沙湾、青安湾滨海度假区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建设,共同打造大型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雷州西海岸天成台度假区项目。围绕西海岸滨海公路,加快梳理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廉江音乐小镇。依托廉江市龙健高新科技产业园培育音乐小镇,逐步建设音乐主题酒店、乐器研发中心、音乐学院等重点项目。

●龙王湾湿地公园及海洋军事主题公园项目。拟将龙王湾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国家级海洋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海东新区选址规划建设海洋军事主题公园,彰显海洋军事文化。

●硇洲岛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将硇洲岛56方公里整岛开发,打造世界级海岛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湛江 千年 海洋文化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