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首次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背后 初中生的1张照片为何引专家实地探访

2022-01-11 11:03:06
来源:南方日报

1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发现了一批恐龙足迹,这是该地区有关恐龙的首次报道,扩大了白垩纪恐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论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

去年7月,刚初三毕业的倪子杰在怀集县一处建筑工地边,偶然发现几个疑似恐龙足迹的化石,他当即联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课题组,并得到肯定答复。当月21日,南方日报记者便跟随邢立达课题组,前往肇庆怀集寻找恐龙足迹。彼时一同前往的,还有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发现人倪子杰与其父亲等人。

此前,广东南雄、河源盆地,广西那霸盆地及湖南株洲盆地都曾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在广东西北部、广西东部和湖南南部的三省区交界地区却鲜有关于恐龙化石的相关记载。这次发现也有助于重建学界对粤桂湘三省区交界地区的白垩纪中期恐龙群的认识。

▶1张照片

引专家实地探访

这次发现的开端,是一张带有波痕剖面的照片。

去年7月,倪子杰去桂林参加全国性化石爱好者交流系列活动,了解到怀集县有一套白垩系的红色岩层,便同爸爸一起前往参观。“当时在怀集高铁站附近寻找时,发现一个表面有不少波痕的剖面,想着会不会是恐龙足迹,便拍照在微博上发给邢立达教授。”

邢立达收到倪子杰的消息后,经过认真询问和比对,决定来到肇庆做进一步研究。当月21日,邢立达课题组、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等专家学者来到了怀集,对已暴露的恐龙足迹及其岩层层面进行详细研究,并利用立体扫描等手段记录了足迹状况。

怀集足迹点位于一个建筑工地的边缘。记者在勘察现场发现,该足迹点两边均为宽阔马路,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较少见到行人。在这次实地勘察研究的半年之后,也就是今年1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宣布怀集县这一恐龙足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邢立达课题组介绍,怀集足迹暴露于砂岩表面,其上发育有明显的不对称波痕。该区域地层属于白垩系闸岗群马屋组,该区的马屋组地层厚570—770米,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灰绿色钙质泥岩互层,局部含砂质岩,产介形、腹足和轮藻等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

▶7个脚印

辨析恐龙年代种属

邢立达课题组介绍,本次共发现7个兽脚类恐龙脚印,包括两个孤立足迹和一道行迹。其中,一道兽脚类恐龙行迹的保存状态最好,且向东北方向延伸。其形态类似于副强壮足迹属(Paracorpulentapus),比如:都是中等尺寸的、粗壮的兽脚类足迹,中趾前凸较弱,平均长宽比为1.4,第II—IV趾的平均趾间角为58度。

因此,学者暂时将其归入副强壮足迹。根据恐龙速度计算公式,可以估算出其行进速度约为每秒2.57米,表明这是造迹者在小跑状态下留下的脚印。

另外两个孤立的足迹被分别归为了实雷龙足迹类和跷脚龙足迹类。被识别为实雷龙足迹的脚印较大,且显示出明显的外边缘,然而该处没有发现连续的足迹序列,反映造迹者可能踏入了一个底质较软的区域,随后又行进至较硬的地面,因此没有留下其他足迹,也可能是其他足迹在石化前就已经被风化了。被识别为跷脚龙足迹的脚印则较小,且保存较差,只能大致识别出足迹边缘。

恐龙足迹可作为恐龙的分类系统。不同大类的恐龙,足部骨骼结构有很大差异,这些独有特征反映在脚印的形状上,可由此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根据恐龙脚印的轮廓及形状还可以区分兽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

▶科普为媒

吸引民间爱好者寻迹

邢立达课题组介绍,通过研究分析,本次发现的不同形态的足迹已被暂时归入了“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Paracorpulentapus-eubrontid-grallatoridassemblage),该兽脚类足迹组合曾出现于四川省和安徽省的白垩纪岩层。产自四川千佛岩足迹点白垩系夹关组的“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与安徽黄山小壶天足迹点白垩系小岩组的“副强壮足迹—窄足龙/实雷龙—小型跷脚龙足迹”组合相似。

此外,小壶天和千佛岩的纬度相近,分别为北纬29度48分和北纬29度45分。与之相比,怀集足迹点的纬度较低(北纬23度54分)。该足迹点所产出的类似的足迹化石组合表明,在白垩纪时期,中国的“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可能分布更广。

事实上,广东的南雄、河源盆地,广西的那霸盆地以及湖南的株洲盆地都曾发现过恐龙化石。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南雄杨梅坑区域发现一批鸭嘴龙类恐龙足迹;2017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广东南雄再次发现足迹达二三十公分的恐爪龙足迹。但在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区交界地区却鲜有关于恐龙化石的报道,怀集盆地也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此次发现恐龙足迹并得到专家团队的认定并非巧合。邢立达称,他的团队自2007年起便在全国各地寻找恐龙足迹,但恐龙足迹分布广泛,“我们团队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自己找,于是也积极联络民间爱好者,在野外根据我们提供的指导发现足迹,小倪(倪子杰)是其中之一”。

邢立达时常在微博、快手等平台科普古生物学知识,并多次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古生物学科普活动,他的粉丝不仅包括大学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

对于自己的孩子发现这些1亿多年前的造迹者留下的脚印,倪先生很惊喜。他希望自己好奇又具有行动力的儿子能够保持热爱。

关键词: 肇庆 恐龙足迹 初中生 白垩纪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