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熬夜,几乎是过年“标配”。
打招呼,“吃了么”不如“喝了么”;饭桌上,“吃一口”不如“走一个”。这时,最慌的,是肝。
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专家、中医学博士后樊金卿副主任中医师,听他说说怎么化“吃喝伤肝”为“吃喝养肝”。
因为喝酒来治肝的“反面教材”
因为喝酒来找中医科治肝的“反面教材”太多了,樊金卿说自己的朋友大盛(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大盛现在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他爱交际,朋友多,一周7天喝6顿酒配大鱼大肉是常态,尤其爱喝冰啤酒、吃过油的食物,本身还患有乙肝。
几年前,他开始感到情况不妙:终日口苦、眼干、大便不成型,一天要跑厕所三四趟……对着樊金卿,大盛说:“我就一个要求,你得让我喝酒,在保证我能喝的情况下,你看我还能干点什么?”
“你这样喝的话,那咱俩别聊了,没啥必要了。”樊金卿直截了当地说。
一通讨价还价后,大盛终于忍痛把一周6顿酒减到了3顿,配合樊金卿开出的方子,两个多月后,大盛的肝功能指标、尿酸指标和睡眠状况终于有了明显好转。
图片来自包图网
出现这些状况,肝可能已经出问题了
“我们常说,喝一次大酒,相当于得一次肝炎。即使不醉,酒精对肝的损伤也客观存在。”樊金卿说,从中医角度来讲,肝藏血、主情志,过量饮酒会对肝造成损伤,长此以往更是在暗耗气血,容易面色晦暗、内生湿热、爱出汗、体力差、没精神、肝火旺、爱发脾气。
此外,经常吃肥甘厚味和辛辣的食物、熬夜等,也都是伤肝的行为。
他提醒,当出现眼干、目赤、头痛、口苦、厌食油腻、急躁易怒、胁肋部胀闷不舒等状况时,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肝已经出了问题。
图片来自包图网
酒少喝,再记住这个“吃喝养肝攻略”
“在保证能喝的情况下,还能干点什么?”这个诉求,是樊金卿接诊过的很多过量饮酒伤肝的病人的典型特质。
他提醒,酒一定是少喝为好,但在过年欢聚、职场应酬、嗜酒如命等非喝不可的情况下,除了建议大家把握好喝酒的时长和频次,他也分享了一个“吃喝养肝攻略”。
1. 选酒的优先级:喝酒伤肝,主要是酒里的酒精伤肝,酒精含量越高,伤害越大。因此理论上讲,可以优选酒精含量相对较低的酒类。
2. 喝酒前和喝酒中:喝酒前,可以先喝一杯牛奶,尤其是胃有问题的人,牛奶附着到胃粘膜后,可以减轻喝酒后的胃痛、胃胀;喝酒中,应时不时地多喝热茶水,让自己尽早出汗。
3. 少吃和多吃:日常少食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尽量按时按点吃饭;多吃韭菜、西蓝花、西红柿、豆苗、小米、红枣、枸杞、木耳、菠菜、荠菜、芹菜、包菜、洋葱等,对预防损伤或者“亡羊补牢”,都有帮助。
4. 多喝:平时多喝一些有养肝护肝功效的茶饮,比如枸杞乌龙茶、白菊花茶、蜂蜜柠檬茶等。值得注意的是,绿茶过于寒凉,对于日常饮酒多、胃肠道受损的人并不合适。
5. 中成药:平时也可吃一些中成药进行调理,比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杞菊地黄丸、护肝片等。如果肝损伤明显,或者出现口苦、眼干、胁肋部胀闷不适、乏力、睡眠不佳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寻求更有针对性的调理。
6. 一个常见的误区:大家常说“以形补形”,但长期吃包括肝脏在内的动物内脏,不仅不能补肝,反而还会因为过高的胆固醇含量,引起脂肪肝等伤肝的问题。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 徐露清 通讯员 朱依琼
编辑曹歆一审孙美星二审檀传才三审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