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收到几份喜糖;出门游玩,又喝了几杯饮料……结果血糖上去了,体重上去了,留下的只是懊悔。宁波市中医院慢病管理中心护士周舒燕提醒,逢年过节,饮食不要忘记控制糖分摄入。
视频制作 记者 任诗妤
甜甜蜜蜜过春节,身体却受不住了
30岁的吴小姐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几年了。春节这几天,她想着过节了放松一下,便对饮食控制松懈了下来,出门时和朋友买几杯奶茶,要7分甜的,不然没味儿。连日来,顿顿晚餐都有家人煮的芝麻汤圆……
没想到,初五一大早起来,吴小姐就觉得浑身难受无力,头晕想吐,测了血糖才发现,血糖指标竟高达20.3mmol/L。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判断,吴小姐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院立刻为她注射胰岛素并给予补液,帮助身体代谢。
医生询问了吴小姐最近的饮食情况与用药情况,吴小姐这才懊悔地说道:“过年一松懈,没注意饮食,以为少打几天胰岛素不会有大碍,没想到血糖这么快就上去了。可明明吃的糖也不多,怎么升得这么高?”
周舒燕告诉她,“在饮食中不只有常见的白砂糖、蔗糖会对血糖有影响,也有很多隐性糖,藏在食物中,造成血糖大幅上升,而且血糖的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突升,正是过年这几天疏于定期监测与药物控制,才让糖尿病的情况如此严重。”
令人愉悦的糖,却对健康大有损害
周舒燕介绍,大家常认为的糖是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事实上,糖的范围很广,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吃起来没有甜味的淀粉,在人体内也会转化为糖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糖油混合物,例如祭灶果里的糖果、传统早点糖糕和油条、各类饼干蛋糕、膨化食品等。
吃糖和碳水后,确实可以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也能让人感到快乐,但是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周舒燕提醒,不仅仅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中都不建议摄入过量糖。
糖分不但会引起血糖升高,更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因此经常吃糖的人会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糖分还会引起蛀齿,不良的咀嚼能力也会对胃肠道消化功能有所影响;过多地食用糖分容易产生饱腹感,甚至降低胃肠道对蛋白的吸收能力,以及对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吸收能力;对于儿童,除了会影响生长发育外,对于眼睛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痛风患者,尤其是在尿酸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大量摄入糖分高的食品,如蜂蜜、果汁等,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嘌呤,引发痛风;在中医理论中,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甘味的东西容易阻滞气机的运行,过食甜味,有使人心气满闷,气逆作喘的可能。
图片来源 包图网
生活少不了甜味,这些方法教你减糖
普通人一天可以摄入多少糖呢?周舒燕建议,从膳食营养学上讲,一般每日不建议超过30克糖,大约三汤匙左右。人体一天所需的碳水量,一日三顿米饭就能满足,如果超量了再加上其他糖分摄入,容易对身体造成负担。
春节期间,宁波人总免不了吃几回汤圆或酒酿圆子,寓意团团圆圆。周舒燕建议,可以通过调整食材用料,减少糖分摄入,比如将汤圆的馅料用自带甜味的紫薯代替,一方面控制了糖摄入,另一方面增加了些许纤维素摄入;在烹饪酒酿圆子时,减半酒酿的用量,将一半圆子换成番薯,同样美味;饭后的点心可以换成水果,尤其是梨,自带甜味,升糖指数又低。对于一些嗜甜人士来说,可以适当用“0卡糖”替代白砂糖,比如木糖醇、罗汉果甜苷等。
另外,周舒燕还推荐了一款适合在春节期间大吃大喝后调理的药膳——茶叶蒸鲫鱼。可以起到健脾利水、清热滋阴、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糖尿病、消渴不止的患者有一定帮助。
材料:鲫鱼500克,绿茶适量。
做法:将鲫鱼去鳃、内脏,留下鱼鳞,腹内装满绿茶,放盘中,上蒸锅清蒸透即可。每日1次,淡食鱼肉。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任诗妤
通讯员 陈君艳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孙美星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赵鹏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