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寒假里“放不下”手机,家长怎么办?

2022-02-07 07:43:02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孩子的时间被手机偷走了。”

“我家孩子一天到晚总是捧着个手机,怎么讲都不听。”

“只要一说手机,我家孩子就跟我急”……

正值寒假,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接到不少家长的热线电话,家长们说,孩子一拿到手机就停不下来,就像是中了手机的“毒”。可以说,孩子玩手机上“瘾”问题让很多家长头疼又无奈。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手机成瘾?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针对这个问题,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心理老师们进行了分析。

特邀专家: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周雪燕老师(杨娜名师工作室成员)

怎样才算“手机成瘾”?

如果您的孩子对手机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以致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且不能自我控制、无法摆脱时,可称为“手机依赖”。严重的“手机依赖”又被称为“手机成瘾”。

测一测,您的孩子存在手机成瘾吗?

1.孩子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他(她)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您的孩子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在响”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您的孩子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5.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担心手机没电?

6.您的孩子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孩子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8.您的孩子最近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您的孩子很可能存在手机成瘾的问题。

手机问题处理不好易导致亲子矛盾

家长应给孩子多些陪伴

孩子中了手机的“毒”,家长应该如何解?

在手机的诱惑面前,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怒其不争的打骂都无法令孩子“迷途难返”,反而导致亲子矛盾升级,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所以,解除手机“毒”害,应该先修复亲子关系,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沟通

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究竟在用手机做什么,理解孩子玩手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与孩子一起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如果孩子只是用手机与同学聊天,那么不妨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如果孩子是用手机打游戏,那么不妨和孩子聊聊游戏里有什么,他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孩子是用手机查资料,那么不妨带孩子去图书馆……

第二步:欣赏

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欣赏与鼓励。

第三步:陪伴

多给予亲子陪伴与关爱,帮助孩子摆脱虚拟世界带来的诱惑和快感,尽快回归现实世界。当孩子要求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家长们可以用自身的陪伴为其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休息时带孩子去大自然踏青,去球场打球,一起逛逛书店,做做美食,全家坐在一起看一部好的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

增强孩子对手机诱惑的抵御能力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手机没有任何限制的诱惑力,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难以抵挡的。要想帮助孩子增强对手机诱惑力的抵御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减少玩手机,确实有事需要通过手机处理的,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真诚告诉孩子,您是在处理工作,工作处理完立马放下手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多陪孩子读书、劳动和户外活动上。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行动和力量大于一万句说教。

制定计划约法三章

规划好假期的学习、生活

手机成瘾的背后是一团乱麻的生活。那么要戒除手机“瘾”力,合理规划,有序生活必不可少。假期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共同制订一份假期计划,提前对假期里的学习、生活、娱乐做好合理规划。在与孩子商量手机的使用频率时,应注意三点:

一,规则明确。比如“假期里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相比“假期里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加的具体便于测量。

二,正向表达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听到“如果你这周遵守了约定,我们周末就可以去郊游”是不是比“如果你违反了约定,我们就不能去郊游了”更让孩子容易接受?

三,奖罚分明。家长要与孩子平等沟通,不能将“约法三章”变成家长单方面的“命令”。当然,不管孩子是遵守还是违反了约定,家长都必须遵守自己的承诺,及时奖惩,不能让孩子觉得约定只是儿戏。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家长要教会孩子用好手机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生活与手机密切相关,手机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们也不需要“谈机色变”,与其简单粗暴地没收手机,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抗,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不如教会孩子与手机和平共处,合理使用手机。

例如,低龄段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手机获取更多的知识;再如,可以引导初中段的孩子,利用爱好特长,利用手机网络分享一些对别人有用的生活、学习日常。比如录制篮球运动常识,博物馆打卡攻略,各类学习小秘诀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输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与网络和平共处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手机依赖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学习,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社会功能,一定要予以重视,家长除了要给孩子支持和理解之外,还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医生求助。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记者 马亭亭

一审王伟二审张亮

三审俞素梅终审陈剑虹

关键词: 放不下 家长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