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崔引
如果你有关注本届冬奥会,应该不会错过这个视频:两只土拨鼠把冰壶玩得溜溜的,特别是擦冰的那只,简直不要太灵。
本着“求(bu)真(ken)务(ren)实(shu)”的精神,我们找到宁波野生动物园的专家,希望听听动物专家是怎么评价的。
水獭那条粗壮有力的尾巴“暴露”了它不是视频主角。记者 崔引 摄
水獭这站姿,也是相当“妖娆”。记者崔引 摄
说来惭愧,第一眼看到视频里的两个小家伙,我们并没有认出它们是土拨鼠,而是误把它们当成了水獭。
于是,我们一开始拖着动物专家直奔水獭展区而去,直到瞥见那条“与众不同”的尾巴。
今年1月上旬,水獭刚到宁波野生动物园时,我们就曾留意过它的尾巴。水獭能成为游泳界和潜水界的高手,粗长有力、肌肉发达的尾巴功不可没,就像发动机,让身体能像波浪一样在水面起伏,一分钟可以游出50多米。
这回,水獭的尾巴再次成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它在水獭跑动、觅食过程中时不时地扫打地面,隔着水池都能听到“pia、pia”声,瞬间有点“肉痛”。
动物专家说,这是它们标记领地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在人类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标记方式,比如把尿尿、便便拉在显眼位置,让风将那股味道吹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显然,这条“与众不同”的尾巴是视频里那两只小家伙没有的,看来我们找错了对象。不过,我们还是不死心,于是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对水獭进行训练,它们能否掌握像玩冰壶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动物专家说,训练,是不准确的表达。如果一定要用“训练”来描述,也不是让动物去学习一些本就不会出现在它们自然行为模式中的动作或技能,而是在离开自然栖息的环境后,它们还能展现出它们本能的习性,“比如捕食,比如游泳等。”
虽然有点儿“土肥圆”,但土拨鼠的行动还是蛮灵活的,爬高稳坐不在话下。记者 崔引 摄
圆滚滚的土拨鼠作为啮齿目动物,可不是那么容易“训练”的。记者 崔引 摄
经动物专家确认,视频里的两只小家伙其实是土拨鼠。
“土拨鼠平时的确是蛮灵活的。”动物专家说,在宁波野生动物园“萌轩”生活着两只黑尾土拨鼠,别看它们长得有点儿“土肥圆”,却是“灵活的胖子”。
一溜烟窜上阶梯式木桩,站在最高处,直起身子瞭望;沿着木制的“滑梯”往下滑,虽然四条小短腿有点儿跟不上趟,但也能稳稳当当下来,不至于摔个屁股墩……
当然,它们的拿手好戏要数在转盘里跑圈,跟仓鼠有几分相似。不过,面对记者期盼的目光,它们没跑几圈就“呲溜”到一旁,帅不过三秒。
“虽然它们行动很灵活,但像跑圈,对它们来说,差不多已经是运动难度的极限了。”动物专家说,“像视频里那样,让土拨鼠坐在冰壶上,或许还有可能实现,但那么快速地擦冰,没练过的人都做不到,更别提土拨鼠了。”
记者还是忍不住问了明知不可能,可就是不死心想问的问题:能练出来吗?
动物专家说,别看土拨鼠个头小小,却是啮齿目动物,一个不小心被咬到可不是闹着玩儿,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非必要不接触,更别提操练它们了。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石承承 编辑 庞锦燕一审 房伟二审 雷军虎 三审 杜春景 终审王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