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王颖
“我这辈子,只会看病,看病能帮人,也能缓我心焦。”下午4点多,象山县高塘岛乡三五村的卫生室里,67岁的村医史久华还忙碌着。量血压、开药、挑疱疹、输液……卫生室就他一个人,身兼医生、护士、药房数职,几乎忙得脚不沾地。48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这个春节,他就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还在家里接了好几个病人的电话。正月初二一早七点,就来卫生室了,病人打电话要来看带状疱疹。”妻子唐根女有些无奈地说,“他前几年生了肠癌,让他多休息也不肯。他说,不看病,心里焦得慌。”
“先治病,钱我先帮你付!”
“他呀,人那么累,还经常要给人垫钱。”唐根女嗔怪。
采访时,有位老人来配药,钱还差一点。史久华说,“没关系,药先拿去。”
低保户史师傅对史久华也很感激。史师傅患了帕金森,史久华建议他去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开药控制病情,史师傅担心费用问题。“我给他塞了1200块,那天身上就带了这么多钱,让他赶紧去开药。过了一年,他把钱还我了。”
“帮病人垫付的费用,都还了吗?”记者问。
“有的还了,有的没还,老史也不好意思去要。”唐根女说。
“人家没还,肯定是现在还困难。条件好了,会还的。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能帮一点是一点。” 史久华说,作为医生,总不能看着病人很困难,却当没看见。
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高塘分院的工作人员说,史久华帮患者垫付医药费是常事。有一次,高塘分院接到史久华打来的急救电话,要求派车到村卫生室接一名重症贫血患者转上级医院就诊。医护人员随车到达后,该患者面色苍白如纸,却因家庭困难拒绝转院就诊。当时,史久华就跟患者说:“不要担心钱,先治病,命要紧,钱我先帮你付!”患者这才同意转院就诊。
“没设备,就多问多看,慢慢累积经验”
在很多人看来,村医的工作难度并不大,配配常用药,处理简单的头疼脑热。但记者却发现,史久华相当有名气,采访当天就有不少病人从石浦镇、鹤浦镇、樊岙村、花岙岛等地远道而来,其中很多人是特地来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很痛苦,我们村里有人来找史医生看了,后来就没痛了。” 来自鹤浦的朱师傅说,带状疱疹痛起来要人命,火辣辣的,夜里根本睡不着。他这是第三次来,已经好很多了,夜里能睡个好觉了。
治疗带状疱疹,史久华有自己的一套。对急性发作的带状疱疹,先挑破疱疹放血,缓解疼痛;根据穴位来施针;口服甲钴胺等药物,尽量不输液……这些方法,是他几十年里慢慢琢磨、反复实践后总结的。
史久华说,和大医院比,村卫生室条件很有限,尤其缺仪器。“没设备,我就没法靠机器,只能靠自己多问多看,也会有好的效果。”
来就诊的村民向记者“报料”——“史医生这双手很厉害。去年有鹤浦人来看病,以为自己得带状疱疹了。史医生仔细检查后说,你这不是带状疱疹,应该是长‘坏东西’了,快去大医院看。那个人当时还不相信,一个星期后,在杭州查出了淋巴癌。”
除了在村卫生室坐诊看病,史久华还承担着全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宣传、慢病普查、60岁以上老人的随访等项工作。
“你一定要长命百岁,我们看病才方便”
高塘岛乡面积不大,但地处偏远。特别在早些年,岛上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医生护士都不太愿意长期坚守。1976年,在高塘岛乡土生土长的史久华经象山卫校半年培训后,在三五村卫生室开始了他乡村医生生涯。谁都没想到,一做就是48年。
2014年,史久华确诊患直肠癌,前后化疗了7次。“住院的时候,经常接到病人的电话。一听说他病了,大家就很担心。很多人在电话里说,‘史医生,你一定要长命百岁,这样我们看病才方便啊。’”妻子唐根女说,“后来回家休养,经常有村民找到家里来。孩子脱臼要复位,老人头晕,手弄伤了……人家来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能看的就看了。”
休养期间,很多乡亲找到史久华:“卫生室关了,我们看病不方便。等你好了,就再开起来了吧。”这其中,老年人占了多数。
第七次化疗后,史久华决心重新把三五村卫生室开起来,方便附近的乡亲就医。“我麻将不会搓,牌不会打。这辈子,只会看病,看病能缓我心焦。”
史久华开玩笑:“我生癌还得了个头衔,算不算因祸得福?”现在,他还成了乡抗癌协会副会长,用自己的经历鼓舞周边的癌症患者。“晚饭后,我和村民经常快走。走路的时候,就跟他们说癌症不可怕,要有信心,要乐观,平时要怎么保健。边走边说,效果挺好。”
长期受父亲影响,史久华的两个儿子也都在医疗系统工作,这让他颇为自豪。碰面时,史久华少不了跟当医生的大儿子唠叨:“做医生,第一样要态度好。病人生病已经很难受了,遇上医生态度不好,病人心也冷了。宁可多说几句,把事情解释清楚,让病人放放心心回去,不要怕麻烦。”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王颖
通讯员柴海燕 李方芳
编辑 施忆秋一审 曹歆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 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