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阮黎群医生,自1991毕业后就扎根基层。30多年的基层医生经历,不仅同辖区居民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对家庭医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她看来,家庭医生关注的不仅是患者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家庭。
秉承这个理念,阮医生不仅是签约居民的家庭医生,更像是他们的家人,不但管医事,也管家事。
一年前,阮医生从余姚大隐卫生院调到现在的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很多签约居民碰到问题依然找她,她也有求必应。
视频拍摄制作程鑫
他咋三个多月还没来配药
陈师傅是阮医生在大隐卫生院时的签约病人。50多岁的年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性病多年,医生的话也不大听得进。2016年1月成为她的签约患者后,阮医生总是时不时打电话,询问近期的服药和血压血糖情况,监督他坚持运动……
时间长了,陈师傅变得“听话”多了。2018年下半年,阮医生发现他最近没来配药,都过去三个多月了,就打电话询问。
陈师傅说,一年的医药费用完了,没地方报销……
搁下电话,阮医生很不是滋味。她了解到,陈师傅是外地来的务工人员,到大隐打工15年,近些年病痛多,体力活干不动,就靠骑三轮车拉客挣点钱。
阮医生门诊中
阮医生知道,停止服药,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更会加重他的生活压力。她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卫生院的章波院长,章院长也非常重视。经过协调,陈师傅所在的村委给他安排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月工资3000元。
有了稳定的收入,又保证了运动量,陈师傅的体重从80公斤减到后来的72公斤,血压血糖也控制得理想多了。
直到现在,陈师傅还常常念叨阮医生的好:多亏了她的帮助,生活有着落,扫地不吃力,还有助于减肥。
对每个患者她都耐心细致
待人真诚,用心服务
多年基层医生的经历,让阮医生对家庭医生有着更多的理解。在她看来,家庭医生关注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身体,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和家庭,甚至他们的家庭成员,三者和谐自然身心愉悦健康。
阮医生家住余姚城区,在大隐卫生院工作时,有1个小时的车程。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出发,晚上回到家已经灯火通明。这样的起早摸黑,她坚持了7年多。这也让她对辖区居民外出就医的不便更有感触。
当时有几位老病友患有慢性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长年要用参麦注射液,每一两个月就要打一次。卫生院没有这种药,患者每次要到余姚市区的大医院去配。患者多是老人家,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出去一趟费时费力。
那时候开始,阮医生就利用每周五要去余姚市区医院坐诊的机会,帮他们配好药带回来,省去了他们来回奔波。
阮医生门诊中
一年前,阮医生离开大隐,调到现在的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还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着一位老人定时把药配好,托人带回大隐去。
正是这份真心和用心,阮医生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准则:常常去关注,偶尔去帮助,待人真诚,用心服务,尽心尽力,做老百姓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程鑫 编辑 施忆秋
一审 曹歆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