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医生把“云”功能落地到了村里,村民配药不愁了

2022-02-16 19:33:38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视频制作 记者 徐露清

“10多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家庭医生一定要耐心,不能烦。”

2010年前后,刚刚工作两年的马腾填补一位退休医生留下的空缺,来到奉化区人民医院医共体莼湖分院鲒埼卫生服务站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他说,起初一天有10个病人就不错了,如今每天最多时有150-200个病人,自己却反倒更耐心了。

渐渐地,村民吃药的习惯变好了,配药的难题缓解了,一些治疗诊断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多了。

这个医生不少时间花在了“禁止”村民吃药上

马腾的日常门诊,有不少时间花在了“禁止”村民吃药上。

今年60多岁的张大伯(化名)每隔两三天就要来找马腾开一种叫诺氟沙星的药。他说自己拉肚子已经成了老毛病,每次止泻全靠诺氟沙星,现在还新添了便秘的问题。

张大伯这种对“诺氟沙星”的依赖早就引起了马腾的警觉。诺氟沙星是不少村民拉肚子时习惯吃的药。他们不知道的是,长期服用诺氟沙星会影响肠道菌群,反而会引起更频繁的腹泻和便秘。但和很多村民一样,面对马腾的直言相告,张大伯很是不信,一直好好在吃、这么管用的药,怎么就突然不能吃了。

马腾也不硬来,只是耐心地给张大伯举身边同村人“悬崖勒马”的例子,一次不行就说两次,两次不行就说三次,直到张大伯终于松口,改吃马腾新开的调节肠道菌群的药。

还有年前他下乡时碰到的60多岁的王阿姨(化名),说自己全身没劲。询问中,王阿姨提到自己因为高血压,一直在服用吲达帕胺。马腾立马怀疑,王阿姨的全身乏力可能是低钾血症引起的,这是吲达帕胺的一项常见副作用。他催促王阿姨到奉化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后,果然,王阿姨的血钾远远低于正常区间。

除了诺氟沙星和吲达帕胺,容易成瘾的复方甘草片、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青光眼和继发性眼部感染的氧氟沙星滴眼液等,也是不少村民的“心头好”。自己给自己开药、乱吃混吃药物等不合理的用药习惯在村民中广泛存在,还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这些都是马腾日常门诊中的“打击”对象。

“村里还经常有老人说没胃口吃不下,一来就要输液,查查并没毛病,但稍微聊聊就会发现其实是心病,可能就是生活里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又没人可以说。”马腾说,于是他就陪他们拉拉家常,听他们倒倒苦水,这比吃药挂水管用,然后劝他们回家适当增加一些营养,好好休息就行。老人自己也说,聊过后就好多了。

一来二去,村民们都觉得跟着马医生吃药特别管用。有老人到市里医院就诊,配了胃药,吃一顿落一顿,疗程不足,疗效寥寥。回到鲒埼,马医生给安排了一个疗程,老人却“听话”地按时吃完了所有的药。

马腾医生接诊中(徐露清/摄)

他的手机上注册了不少村民的云医院配药账号

说到药,基层卫生站进药的品种和数量都有一定限制,比如血塞通是很多有心脑血管问题的老年人的常用药,但卫生站里单次进药数量有限,常常药一到就抢配一空。采访的前一天是周四,每周四下午正好是鲒埼卫生站里血塞通到货的日子。到采访时的周五上午,新到的血塞通几乎又见了底。

像这类紧俏的药和一些卫生站里没有的药,“85后”的马腾就充分用上了新兴手段——通过云医院平台上送药到家的功能,帮村民“云配药”。这样配药对村民来说,不仅可以同样按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报销,还省去了挂号费。

“除了有些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宁愿去药店买药,70-80%的村民都很乐意接受这种方式。”马腾说,但对他们来说,在云医院平台上注册和配药小有难度。

要在云医院平台上配药并完成后续报销,必须进行实名注册,需要注册人有自己专属的手机号码。于是只要村民能提供手机号,哪怕没有手机,马腾都会在自己的手机上帮他们一一注册,因此在他的手机上注册了不少村民云医院配药的账号。为了防止村民和自己忘记密码,他还有一套独特的编码方式。虽然每操作一次账户注册都要额外花十几分钟,但他觉得对村民而言,从此不用为配药发愁,是一件一劳永逸、十分值得的事。

他用远程会诊让这些问题在村里就能解决

云医院平台上被马腾用得溜的功能,还有远程会诊。早在大约2019年刚接触这项功能时,他就发自内心觉得这个功能对村民而言是天大的好事,很多原先要千辛万苦跑一趟市区医院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只要一通连线就能搞定。

小到近视儿童是否应该佩戴OK镜,大到甲状腺术后患者在复查后能否加减药量、子宫肌瘤患者更适合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还有痛风、脑梗、心律失常、关节炎、尿血、心脏病等等,他都通过云医院帮患病村民连线了不同的市级医院,那些他不擅长的问题,他都为患者找到了对应的专家。要解决是否需要手术、是否有必要转诊、是否可以加减药量之类的问题,在鲒埼变得比以前容易多了。

但这样的远程会诊,因为要配合对方医院医生的时间,常常要在马腾的休息时间进行。村民方便的时候,他会尽量要求村民到场,村民走不开的时候,他也会提前问好情况,做好会诊信息的"中转站"。即使如此,他还是对这个“宝贝”功能爱不释手、乐此不疲。在他记录远程会诊信息的表格里,记者看到每月都至少会有2-3次这样的会诊。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徐露清 编辑 施忆秋

一审 孙美星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