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记者王悦宁
当唯一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人世,很多父母的人生被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鄞州区东柳街道安居社区的张珍飞经历过失独之痛,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她慢慢地从悲痛中走出来,还帮起了别人。今年64岁的她,如今已是小区出了名的热心人。
从受助者转变成助人者
2018年,张珍飞的儿子去世,她和丈夫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张珍飞长期失眠、以泪洗面,身体也每况愈下。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接受了医生的心理辅导,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居民金素珍第一时间来她家中陪她。天气好的时候,会约上她一起去东钱湖、鄞州公园、海边等处走走,接触大自然。
只要社区有活动,社工蔡腾艳总会第一个想到张珍飞,邀请她做蛋黄酥、包汤圆、包水饺,参与趣味运动会。如果张珍飞有事不能参加,蔡腾艳也会为她留一份小礼品。
张珍飞加入了“小棉袄”公益组织,这是一个由失独老人组成的小团队,每个成员都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大家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开导、鼓励张珍飞。
张珍飞慢慢地走出阴霾,也决心去帮助他人:“大家这样帮我,我也想尽自己一份力去帮别人。”
失独后一个人带着孙子宁宁生活的郑鸿章,是张珍飞的帮助对象之一。
宁宁今年15岁,因为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平时和爷爷的矛盾还挺多。“有时看到小孩闷闷不乐的,嘴里老是念叨着不想读书。这年纪的孩子正是需要有人引导的时候,一定要给他正确的方向。”张珍飞说。
她带着宁宁各处散心,一边游玩一边化解孩子心结。“可以跟珍飞奶奶说说为什么不想读书吗?”“爷爷有时候急了是希望你好,你不能气爷爷。”一次次的交流中,宁宁慢慢对珍飞奶奶敞开了心扉,心态也渐渐好了起来。
日常生活中,张珍飞也对祖孙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常给他们送点蔬菜、送点新衣服。“我们有同样的经历,我能帮的就帮一把。”
张珍飞在居民家中擦窗
一个人帮了十多位独居老人
安居社区有41位独居老人,其中有十多位张珍飞都帮助过。
77岁的陈阿姨一直独居在家。过年前,张珍飞会到老人家里做大扫除,日常的擦玻璃、打扫卫生,也是没间断过。“珍飞,我想吃糖醋排骨,能过来做吗?”老人一通电话,张珍飞就会买好菜赶往老人家里。有时老人点的菜触到了张珍飞的“盲区”,她就会叫上“小棉袄”里的伙伴一起上门做菜。
张珍飞在独居老人家中做菜
有些独居老人有每天早上喝豆浆的习惯,张珍飞就自掏腰包在自己家中购置了一台豆浆机。早上6点她就起床了,在家中磨好豆浆,再骑上自行车送往独居老人家中,每周都要送上四到五次。
张珍飞在帮忙打扫
从看家、照看小孩,到洗衣、洗菜、拿快递……只要居民们有需要,而自己又能做到的,张珍飞都会帮忙。居民们都说,张珍飞每天不是在帮忙,就是在去帮忙的路上。
有时张珍飞还叫上丈夫一起帮忙,“有些居民打电话来说家里漏水,这我不会修啊,我就让老公去修。”因为丧子之痛,张珍飞的丈夫心情一度抑郁,但在妻子的带动下,他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悦宁通讯员 陆婧楠 张巧娜 编辑 肖勇一审 林伟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赵鹏 终审 陈剑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