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孙美星
一个人签约1100多位海岛居民,很多居民亲切地叫她“丽萍医生”;负责两个村200多位慢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每月上门都会给他们送医送药上门;她还是儿科医生,每周参加120急救倒班,默默守护岛上居民的健康......她就是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鹤浦分院全科医生翁丽萍,土生土长的鹤浦人。在海岛工作十几年,翁丽萍用自己的奉献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成为了医院签约居民人数和续签率最高的医生。
早上6点出门为患者服务
骑着电瓶车送医送药上门
早上6点,清晨的海岛寒意未消,天还蒙蒙亮,翁丽萍就骑着电瓶车、背着药箱出门了,这一天是她上门为签约患者测血糖的日子。临近的小南田村有80多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了不让村民们饿着肚子久等,翁丽萍总是尽早出门。
“老人起床一般都很早的,测血糖要空着肚子,如果让他们等久了怕影响身体。”翁丽萍说,测血糖需要患者空腹,她总是早上出门,晚饭后则是为签约患者量血压的好时间,因为这时候大多数患者都在家里,不会跑空。根据要求,签约医生为慢病患者服务,每年上门四次就可以了,但考虑到村民们出门不便,翁丽萍主动把上门次数增加到了每月一次。十几年来,翁丽萍坚持定期上门为患者上门服务,因为跑得多,电瓶车成了家里更新最快的物件。
除了上门测血压、血糖,每个月翁丽萍还会为十几位患者送药上门。原来,这些患者要配的药鹤浦医院没有,之前要到县城去配,很不方便。翁丽萍得知云医院可以线上配药并配送到医院,就帮助几位患者通过线上渠道买药。原本以为教他们一次之后患者就能自己操作,没想到的是,不少老年人电话不会打、电话里也说不清,最麻烦的是他们还没有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于是翁丽萍就主动承担下为他们定药、支付和送药的工作,每次线上代买好之后再送到患者手里。
“乡里乡亲的,很多事情我能做就多做一点。”年近五旬的翁丽萍不但要坐儿科门诊,每周还要值一个病房的夜班和120急救班,医院日常工作忙,所有上门服务都是利用她的业余时间完成的。让院领导感动的是,她还主动承担了2个村子公共卫生和慢病管理任务。
翁丽萍出诊
她的家成了村里“临时急救站”
看戏时候也能顺手救人
在象山县鹤浦岛上,说起翁丽萍医生,很多人居民都认识。作为距离县城还有近1个小时车程的偏远基层医院,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鹤浦分院的医生很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翁丽萍是为数不多的干了近20年的全科医生。她是鹤浦镇鹤翔村人,2003年参加工作,刚开始是全科医生,后来她发现岛上孩子们看病不方便,她又去进修了儿科,如今她还是岛上唯一的儿科主治医师。
翁丽萍上门为患者服务。
不像其他外地医生刚开始要过方言关,操着同样方言的翁丽萍很容易让患者有亲切感。知道她的人多了,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总爱去找,她家俨然成了个临时急救站。一次翁丽萍和家人正在吃晚饭,有村民跑来求助说家里有人吃东西噎住了,翁丽萍撂下筷子就往外跑。想到这样的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她一边跑,一边打电话教还在身边的家人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先处理。等几分钟后,她满头汗地跑到患者家里,患者噎住的食物已经在她的指导下吐出来了,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一次临近的鹤南村唱戏,正在家休息的翁丽萍也跟着一起去听戏。听着听着突然发现戏台上的一位演员突然倒下了,台上台下乱作一团。翁丽萍赶紧上前去,发现这位演员的心跳呼吸都没了,于是她马上在戏台上进行急救,在她的努力下,患者恢复了心跳呼吸,送到医院后渐渐恢复。这一下,更多人知道身边的这位丽萍医生了。
默默的奉献得到了岛上居民的一致认可,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翁丽萍的签约人数逐年增长,从刚开始的两三百人,增长到去年的1100多人,占全院签约人数的五分之一,续签率和签约人数都是医院最多的。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为患者服务上,翁丽萍对孩子总觉得亏欠——自己工作走不开,这些年儿子在县城上学都是丈夫陪伴。看着身边的同事因为孩子上学的原因一个个往县城里调,翁丽萍曾经也想到县城去工作,不过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需要自己的患者,她还是留了下来。
如今鹤浦岛上大多是留守的老人,留在岛上上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不过翁丽萍认为,正因为这样,这些老人更需要自己,作为鹤浦女儿,守护岛民的健康就是自己的责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王颖 通讯员 梁皇飞
编辑 施忆秋
一审 曹歆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