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通讯员提供
冬日里把黄酒热一热再喝的方式,受到了许多宁波消费者的喜爱。近日,象山一村民用新买的锡制酒壶加热黄酒,喝下后身体却出现了不适,经医院诊断为铅中毒!
(村民使用的锡制酒壶)
“用锡壶热酒,竟能引发中毒?我们村里不少人都买了这款酒壶。”中毒患者家属百思不得其解,便向象山县市场监管局求助,希望揭开“中毒”的真相。象山县市场监管局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马上在村内收集到了多个同批次“问题”酒壶,用实验揭开“中毒”谜底。
工作人员首先模拟村民热酒过程:取全新酒壶2个,用洗洁精洗净并晾干后,在酒壶中倒入超市购买的黄酒200ml,均于80℃水浴锅中连续温热30分钟、60分钟。接着,根据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的规定,检测酒壶中热黄酒的铅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酒壶经加热后,盛装的黄酒铅含量为68.8mg/kg—122.4mg/kg。按照国家标准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黄酒的铅限量为0.5mg/kg,用80℃温热黄酒30分钟,酒中的铅竟然达到68.8mg/kg,为国家标准限量的137倍。
那么,如果只用锡壶装酒不加热,或者经多次使用后的锡酒壶装酒,会不会降低酒中铅浓度呢?工作人员再次用实验模拟上述情况。
工作人员一边用洗干净的3号酒壶装黄酒放置12小时(20℃),另一边用洗净的4号酒壶分3次加热黄酒(每次均在80℃水浴锅中温热30分钟)。实验结果显示:3号酒壶处理的黄酒铅含量为14.3mg/kg;4号酒壶处理的黄酒第一次使用时铅含量为96.8mg/kg,第二次加热后铅含量为52.6mg/kg,第三次加热后铅含量为22.5mg/kg。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黄酒在装入该酒壶后,即使不加热,酒壶中的铅元素仍然会溶解到黄酒中;酒壶经过多次使用后,溶解的铅元素量虽然会降低,但经过3次加热的黄酒,铅元素仍超过国家标准限量40多倍。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使用的问题锡酒壶会导致里面盛装的黄酒中铅含量超标,如果加热后黄酒中铅含量甚至会超过国家标准137倍。可以看出:此次致使村民铅中毒的幕后“元凶”正是盛酒用的锡酒壶!锡本身无毒,问题就在于该问题锡壶并非纯锡打造,而是含有大量铅材质的合金所制。
市场监管提醒消费者:盛装食品最好用食品级的不锈钢、陶瓷、塑料、玻璃等容器,尽量不用非食品级材质的容器装食品;购买接触食品的容器,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要求标签标注相关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并有生产者相关信息;金属材质的容器在接触食品时,尽量避开含酸性的物质,如醋酸、柠檬酸,以减少酸对金属的腐蚀。
来源 东南财金 记者 毛雷君通讯员 石守江一审 谢伶燕 二审 诸新民 三审 周立明 终审 杨静雅
关键词: 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