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盲人“看”电影12年,又写脚本又剪片子,这个“85后”志愿者不简单!

2022-03-05 13:38:03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看一场电影,对普通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对盲人来说,却是一个奢愿。

3月4日,鄞州区潘火街道组织辖区10余名盲人“看”电影。志愿者朱莹在一旁动情解说,带他们走进流动的光影世界。随着剧情的变化,盲人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蹙。

一部电影反反复复看十几遍,记录每一句解说词……带盲人“看”电影这件事,朱莹已经坚持了12年。

他们在电影里“看见”了世界

“喧闹的弄堂里,大叔在调试收音机,身后是小孩子们在追逐、打闹。有人在洗夜壶,有人在将自行车倒置,边转动脚踏板边修理……”在电影院观影席的角落,一个声音见缝插针地描述着画面,补充“旁白”,时而急促,时而舒缓。

现场,朱莹正在讲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夺冠》部分。她手上拿的脚本,密密麻麻写着很多注解。这是一场面向视障人士的特殊观影活动,当天来了10余名盲人,他们在电影里“看见”了另一个世界。

“小朱讲得交关好,很有画面感,冬冬(电影里的主人公)太不容易了!”说这话的时候,73岁的韩佩丽意犹未尽,“以后常常能来电影院看就好了,和家里听电视声音完全不一样!”

朱莹今年35岁,是潘火街道香园社区的一名社工,还是“光影心播客”志愿团队的负责人。

这段奇妙的缘分是从2010年她大学毕业开始的,今年是第12个年头。

大学时期,朱莹就热衷公益,毕业后四处留意哪里可以做志愿服务。偶然间,她打进81890热线,留下了联系方式。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问她愿不愿意给盲人讲电影?

“盲人?‘讲’电影?”当时她有点懵,但她想试一试。

让家人戴上眼罩当“试听员”

当时,朱莹选了张艺谋导演的《活着》。 从选片、剪辑到脚本创作,再从试讲到演出,朱莹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当时,这部电影我看了十几遍。哪怕到现在,很多台词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需要把电影画面用语言说出来,让盲人们‘看见’。”朱莹在家反复练习,甚至让奶奶戴上眼罩当“试听员”,体验盲人看电影的感受。

“语速太快了!最好说宁波话!”奶奶的建议,她都记下了。一遍遍调整,一句句模拟。

2010年3月,朱莹第一次给盲人讲电影,台下坐着百余人。随着电影情节的进展,她会在无声镜头和音乐起伏时,适时“插播”旁白,根据剧情掐准时间。

播放结束,掌声持续了很久。“小朱,你讲得真好,我好像真的看见了!”一位盲人阿姨的这句鼓励,朱莹一直记到现在。

有一位古稀之年的盲人,看着看着就哭了。那是她失明十年后,看的第一场电影。

那一年,她连续讲了好几场电影,每场都坐得满满当当。

“基本上电影都控制在1小时左右,时间太长怕他们坐不住。”要缩短电影时长,又不影响观影效果,朱莹需要根据剧情重新剪辑,这对英语专业的她来说完全是一项挑战。

“每天上网学剪辑,一遍遍看,一遍遍改。有时候半夜突然想起一句合适的旁白,就赶紧起来记在本子上。”朱莹的妈妈打趣说,女儿做这件事,比高考都用心。

以后要让盲人“点单”看电影

这12年来,朱莹的生活里多了一群看不见的朋友。他们中,很多人成了她的忠实“粉丝”。

看电影时,韩佩丽总是那个表情最生动的老人。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老人已经有十几年看不清东西了。几年前,在一次活动中听朱莹讲电影后,两人成了忘年交。

“小朱讲得很精彩,宁波话越来越标准了!”韩佩丽说,朱莹不光给他们讲电影,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逢年过节总会拎着东西来看他们,“每次看电影,她还自己接送,真的比外孙女还要亲!”

这条路上,朱莹曾一个人走了很久,而现在,她身后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从1个人到40余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加入团队负责选片和视频剪辑,来自鄞汽出租车公司的“一路随行”爱心车队“承包”了盲人外出观影的接送任务,128广场的宁波影都挂牌“爱心观影基地”……

“希望有一天,对他们来说,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奢求。”现在,朱莹最大的期望是,培养一支无障碍观影讲解志愿者队伍,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定期组织盲人朋友们看电影,“以后我们要增加影片库,让盲人们来点单!”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薛曹盛 摄影/视频 周子豪

通讯员 钟榴红 邱煜 编辑 诸辰一审 林伟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杰 终审 王籍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