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丁晓虹 徐丽文
退休后,王蔓蓉开始学习钢琴,每天要花五六个小时练琴。起初,她学琴是因为自己喜欢,随着孙辈们的出生,王蔓蓉成了奶奶陪练。
同王蔓蓉一样,在宁波各个老年大学,都有一群老年人在钢琴班苦练。
据宁波老年大学的老师蒲黎红介绍,宁波首个老年钢琴班是1997年在宁波老年大学开设的,之后各个县(市、区)老年大学也都陆续开设了专门针对老年学员的钢琴班,“同小孩子被动选择学习钢琴的出发点不同,老年钢琴班的学员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蒲黎红说,这20多年来,近万名老年朋友学习了钢琴,老年钢琴的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
学了9年钢琴,奶奶成了两个孙女的陪练
王蔓蓉在练琴
王曼蓉今年56岁,学钢琴已有9年。“我父亲会拉二胡,以前在甬剧团打鼓板,音乐对我影响很大,所以一直想在退休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在儿子的建议下,她买了人生中第一架钢琴。
2007年,王曼蓉在现代商城开了一家布艺店。开始学习钢琴后,她把钢琴搬到了店里。有客人时,她陪客人选布料设计样式,没客人时,就在店里练琴。“可能是因为我会弹钢琴,客人都比较好奇,所以我的生意比别的店都要好。”王曼蓉骄傲地说。
大孙女出生后,王曼蓉发现,每当她弹奏《威尼斯船歌》时,三岁的孩子就会在旁边跟着唱,或许是因为从小听奶奶弹琴,王曼蓉的大孙女对钢琴也十分感兴趣,所以从四岁半就开始学起了钢琴。
王蔓蓉在陪练
虽然自己在老年大学钢琴班学习时,每天都要花五六个小时练习,但是她深知,练琴是枯燥乏味的,况且小孩子的定性差,很难长时间坐在钢琴前,但王曼蓉没有放低对孙女的要求。“奶奶这么大年纪了都能弹,你这么小这么聪明一定可以弹出来的。”遇到困难时,王曼蓉经常拿自己的练习经历鼓励孙女。
“既然已经开始弹了,就要好好弹。”王曼蓉说,“虽然苦了一点,但最开心的时候还是比赛获奖的时候。”家里的钢琴上,放着王曼蓉孙女们获得过的奖杯。
王曼蓉和蒲黎红一起,还参加过钢琴学会组织的四手联弹比赛,“参加比赛太紧张了,弹的时候手都在抖,不过成绩还是不错的。”王曼蓉对那次比赛的印象十分深刻。后来,她和大孙女还携手在电视上表演了四手联弹。
王曼蓉深知,走专业路线非常艰难,但她还是希望孙女们至少能将钢琴作为兴趣爱好坚持下去。
陪练弹琴“斗智斗勇”乐趣多
顾津红在陪练
和王蔓蓉一样,今年62岁的顾津红从小热爱音乐,曾在宁波老年开放大学学过4年钢琴,结业后又继续跟着蒲黎红上网课。
这几年,她坚持每天上午在家练习两小时,外孙就在一旁听着,耳濡目染之下,时常跟着音乐节奏摇摆。顾津红心想:“既然有好的老师,自己也有能力当陪练,不如让外孙跟着一起学。”
去年3月份,顾津红带上外孙,到蒲黎红家中学琴。本以为男孩子会很调皮,没想到外孙每堂课都能专心听讲,坚持到下课,这让她很欣慰。之后,她结合外孙的上学时间,每周安排三四次陪练,监督外孙练习学习过的曲目。
顾津红说,陪练的过程也是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有挫折也有乐趣。
“外婆,我要喝水。”“外婆,我先吃点水果吧。”做钢琴陪练的一年时间里,顾津红面对外孙的种种诉求,摸索到了一些沟通技巧。她会先让外孙花十来分钟的时间做好各种准备,再进入练琴模式。
可毕竟外孙年龄还小,练琴又枯燥,难免经常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顾津红对此表示理解,她在一旁鼓励说:“这个得学,学了能变聪明。”有时候,外孙练着练着想休息,她就给孙子讲讲自己学琴的经历,“外婆这么大年纪还在学,你一定比我更厉害!”
最近,外孙在练习《哈农》《拜厄》,顾津红便不厌其烦地在一旁指导。顾津红说:“学钢琴重在培养他的毅力、耐心。”而对顾津红来说,钢琴陪练这一“岗位”让顾津红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充实。
蒲黎红说,老年朋友学钢琴其实要克服不少困难,“比如识五线谱,比如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来练琴。但老年朋友学钢琴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娱乐身心,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晚年更有乐趣。”蒲黎红说,有老年朋友愿意为了钢琴这一爱好,花180万元买下一品牌钢琴店的镇店之宝。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丁晓虹 徐丽文 实习生 唐语乐 编辑 庞锦燕一审 戴晓燕二审 雷军虎 三审 任山葳 终审 葛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