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张贻富 实习生 黄鑫源
内轮差、视觉盲区、“死亡弯月”,这些字眼让交警部门头痛不已。不过,这个难题有了解决的招数:给大车装上智能盲区监测系统!
记者3月22日从北仑交警大队获悉,北仑一家运输企业成为宁波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自去年年底安装运行该系统以来,近3个月来未发生一起伤人交通事故。
据北仑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型车辆右转弯时,右前轮转弯半径与右后轮转弯半径之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轮差”,“内轮差”给司机在右转弯时造成大面积的视觉盲区。车辆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形成的盲区也会越大,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一旦踏入这片“死亡弯月”,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发生在北仑的两起交通事故中,就是因为“内轮差”的存在,致使货车司机在右转时未发现其右侧直行的电动自行车,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当场死亡。“在类似案例中,货车司机往往负事故全部责任,不仅要承担巨额的经济赔偿,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还需承担刑事责任。”这名负责人说。
北仑区内聚集了大量的物流运输和仓储企业,大型集卡、货车、工程车的日均流量都非常巨大。为破解“内轮差”这一难题,北仑交警部门积极为物流企业牵线搭桥。去年年底,位于小港街道的一家混凝土运输企业为自家的50辆灌装水泥工程车全部安装了智能盲区监测系统。
这套系统主要由安装在驾驶室右门上的摄像头和智能语音提示器组成。4组摄像头全方位覆盖车头右侧的所有盲区,当车辆右转时,所有的画面就会实时传送到位于驾驶室的显示器上。
同时,车门上的语音提示器会提醒车外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注意避让。当有物体靠近车门时,提示器会自动发出高分贝的报警声。驾驶室内的显示器上,标有绿、黄、红三条警示线。绿色线代表安全距离,当有物体进入黄色警示线时,驾驶室内的系统会立即报警,提醒司机注意刹车避让。
“这套系统还接入公司的监测平台,后方管理人员通过摄像头随时监测驾驶员的行车状态,如果发现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有打瞌睡、打手机、吃零食、未系安全带等行为,就会实时通话告知提醒。”这家企业负责人说,系统安装运行以来,50辆灌装水泥工程车未发生一起伤人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也呼吁有更多的物流运输企业关注“内轮差”,消除隐患,安全出行!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贻富 实习生 黄鑫源通讯员 章红勇 编辑 庞锦燕一审 郑昕玮二审 任晓云 三审 杜春景 终审 杨静雅
关键词: 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