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急诊科的执行主任。在宁波,他每天都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马路这边的专家楼走到对面的急诊科。这5分钟的路程经常让他急得不行。很多次都想在马路上大喊:“戴上头盔!”“电瓶车别和汽车抢道!”
黄欢的着急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近一个晚上,他就接诊了3起驾驶电瓶车导致的严重外伤事故。这些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视频制作王颖孙美星
A急诊室现场酒后骑电瓶车,半张脸撕裂
当天第一个伤者送来时,形容可怖——半张脸都被严重撕裂了,左边下颌骨几乎全部折断,皮肉都翻在那里。
黄欢在急诊科工作了15年,还是被这样严重的头面部创伤惊到——伤口实在太惨烈了。此外,伤者有多根肋骨都已经骨折,肋骨刺破了肺,导致了气胸。
据介绍,在度过危险期后,这位才30岁出头的伤者,还需要接受一系列的颌面整形手术。
后来了解到,伤者出事前,喝过酒。骑着电瓶车,撞到了停在路边一辆汽车的,整个人被掀翻在地。
黄欢说,酒后不开车宣传了多年。这几年的急诊中,因酒后驾驶汽车导致受伤的比例有明显下降。但是,酒后骑电瓶车受伤的却还很多。喝酒后,把控能力和判断能力会明显下降,同样不应该骑电瓶车。
没戴头盔,严重颅脑损伤
第二个伤者在傍晚送来,是位40岁出头的男性。
他把电瓶车开到了机动车道,与一辆机动车发生了碰撞,导致了严重的颅脑损伤。
CT检查显示,伤者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正是由这次的外伤导致。
黄欢说:“事后了解到,伤者在骑电瓶车时,没有戴头盔。如果戴上头盔,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肯定会好很多。太可惜了。”
注意力不集中,脾脏出血
第三个伤者送来时,肋骨骨折,脾脏破裂出血。
黄欢后来了解到,当时一辆机动车停在人行道上,这位伤者在骑车时注意力可能没有集中,没有注意到这辆机动车,直接撞了上去。
黄欢说,急诊中,类似这样的伤者还是比较常见的。骑电瓶车时候,没有全神贯注,速度又比较快,和其他车辆、行人等发生碰撞。
B提 醒戴不戴头盔
往往关系到能不能保命
黄欢告诉记者,做了15年的急诊科医生,到宁波市杭州湾工作以来,碰到的电瓶车事故伤者最多,三天两头都会接诊类似的伤者。在该院急诊科的留观病人中,外伤患者大概占了三四成。
“和电瓶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驾驶习惯这些都有直接关系,很多悲剧本来都可以避免。”黄欢观察下来,杭州湾新区道路硬件条件非常好,车况和交通状况总体很好。可是,某种程度上,这可能让司机更掉以轻心:车速非常快,经常从行人身边呼啸而过;把电瓶车开到机动车道的现象非常普遍;不戴头盔骑电瓶车也很常见。
由于工作关系,黄欢每天上下班几乎都会观察骑电瓶车的人。看到上述骑电瓶车的行为,不免胆战心惊。“死亡的危险,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却浑然不觉。等事故发生后,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要知道,一旦发生交通意外,电瓶车驾驶者是极容易受伤的弱势一方。”
图片来源 千库网
黄欢提醒,市民驾驶电瓶车时,至少要注意几件事:
首先,酒后不骑电瓶车,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后不要骑电瓶车。
其次,遵守交通规则,不抢道,不闯红绿灯,不超速。
另外,务必戴上头盔。“在急诊里,类似的车祸,戴了头盔和不戴头盔的区别,往往关系到能不能保命。”
此外,骑电瓶车时,要集中精力。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 孙美星
编辑 徐益霞
一审 曹歆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 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