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之后,亚运会帆船赛将在象山扬帆起航。为了办好这次赛事,有很多人正为之忙碌操劳,象山县亚筹办竞赛部工作人员应海松就是其中之一。而他的妻子林飞飞是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管理科科长,也经常在象山亚帆中心奔忙。
熟悉他们的人,称他们为“帆船夫妻”——因为帆船而结缘,如今又携手为亚运会帆船赛而忙碌。他们自己则表示:“每次出海,都感觉非常舒服自在,帆船帆板,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希望,能为亚运会、帆船帆板运动多做一点贡献,“把帆船运动连同象山、宁波一起推向亚洲,推向全世界”。
视频和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帆船运动让他们走到一起
应海松是土生土长的象山石浦人,林飞飞是温州姑娘。20多年前,他们在上海淀山湖的一次训练中相识,而后相知相恋。
1980年出生的应海松于1995年9月进入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次年被选拔到浙江省体工二大队参加帆船帆板训练。
1996年,从小练习田径的林飞飞被浙江省帆船队教练从温州体校选中。当年7月,林飞飞跟随省队前往上海淀山湖训练。同年9月,应海松由宁波市水上运动基地输送到淀山湖参加训练,两人在湖上第一次相遇。
此后两人几乎一直在一起训练,日久生情,共同的志向让他们走到一起,最终在省帆船帆板队教练钱红的见证下喜结连理。
2002年亚洲帆板锦标赛在深圳举行,应海松(后排左一)、林飞飞(前排左一)和队友们合影
林飞飞海面扬帆
松兰山成为心目中的福地
退役之后,他们一度携手担任原宁波市水上运动基地帆船教练,7年时间里,他们带的学生参加了两届浙江省运动会帆船比赛,获得6枚金牌。
2015年,应海松和林飞飞都调到象山县体育局工作。不过他们注定还是要和帆船帆板交集——在象山松兰山景区有一个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浙江省队和宁波市队的帆船帆板运动员每年都会在这里训练一段时间。
林飞飞告诉记者,作为浙江省帆船帆板队曾经的一名队员,她感到非常自豪。 “浙江帆船帆板队是竞技体育一支优秀的队伍。1998年以来,这里的训练基地就成了省队的大本营,每年3月到11月,我们都驻扎在松兰山训练。”
对这片自己曾经训练和比赛过的海域,夫妻俩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林飞飞说,自己的第一枚省运会金牌就是在松兰山海面上拼搏取得的。
“1998年浙江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比赛,就在松兰山这片海域。与我同场竞技的是比我多练了一年多的师姐们,想要夺得冠军,对当时的我来说机会渺茫,但我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一直觉得松兰山是我的福地。”林飞飞说,自己和丈夫当教练期间,带着队员参加的2010年、2014年两届省运会帆船比赛也都是在松兰山举行,一共夺得6枚金牌。
应海松在帆船公益课上讲解
一起为亚运扬帆而奋斗
2020年4月,应海松被抽调到亚帆中心竞赛部工作,对他而言,这不是调动而是回归。“得知杭州亚运会帆船帆板主场地在我们象山的时候,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人来说,更多的是激动和兴奋,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全民推广和普及帆船帆板的时机。”应海松表示。
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帆船比赛在象山亚帆中心举行。期间应海松以亚帆中心为家,台风来临的时候,他连续几天都睡在亚帆中心的地板上。
近两三年时间里,夫妻俩一起上阵,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四处宣传亚运,推广帆船帆板运动。“亚运会比赛在我们家门口举行,我们想让广大群众都能够了解帆船、体验帆船。”林飞飞说。
2019年浙江省运动智力中心开展航海模型进校园活动,应海松利用学生放学时间和体育老师一起指导训练,每周3一4次。此外,他还抽出时间去大目帆船俱乐部给学生讲帆船理论和实践课,全都是公益性指导。
应海松为学生讲解帆船运动
两口子表示,他们现在虽然不是竞技运动员和教练员了,但对于这项运动,感情是非常深的,一心想把这项运动推广到每一个角落,让大家都能体验到帆船的乐趣。
“帆船帆板是一个很特殊的项目,因为在海上,不确定的因素特别多。每一场比赛,我们都要考虑水流、风摆等多重因素,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还需要绝对的脑力。”林飞飞说,“松兰山海域一年四季有风,水深适度,水流条件好,而且海岸线十分优美,特别适合开展帆船比赛。”
现在夫妻俩有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这届亚运会上有我们的学生参加,希望他们在这片海域上取得成绩,站上更高的领奖台。”
同时,他们也希望宁波成为名副其实的帆船之城:“通过这次亚运会的契机,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帆船玩家展示亚帆中心,只要想到帆船,就能想到象山,想到宁波,让我们这座城市真正成为帆船之城。”
相关报道:
从亚运冠军到“金牌教练”,钱红为更多弟子站上领奖台而自豪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戴斌
通讯员 欧乔娜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赵鹏 终审 刘雄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