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记者 崔引)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
宁波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在自然界,每年等到春暖花开时,大多数动物已经完成交配,开始等待幼崽的出生,以确保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有相对充足的食物,来帮助幼崽健康成长。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更是一个幼崽们“卖萌”的季节。
(瞪着一双大眼睛,吸吮着手指,小赤猴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记者崔引 摄)
好奇——
躺在保育箱里的小赤猴出生于今年3月15日,刚满月没多久。因为赤猴妈妈没学会如何做一个妈妈,小赤猴只能由人工育幼。
面对出现在保育箱外的陌生面孔,小赤猴一边紧紧抱住心爱的毛绒玩具,一边瞪着一双水汪汪、乌溜溜的大眼睛,眼神中充满好奇。
别看小赤猴现在个头小小,身板薄薄,要知道长大之后的它堪比猴界“博尔特”,奔跑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是灵长目动物中速度最快的一种。
(相比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那些“社牛”的同类,小环尾狐猴更喜欢“抱团”打量世界。记者 崔引 摄)
“奶凶”——
住在小赤猴“对门”的,是三只小环尾狐猴。感受到有陌生面孔靠近,它们紧紧抱在一起,彼此壮胆。
这副奶凶奶凶,又略带羞涩的模样,跟它们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同类大相径庭。
那些家伙,恐怕都是“社牛”,几乎不怕人,哪怕只是初次见面,都敢直接跳到人背上,一把拉过人的手,掰开手指找好吃的……
不过,随着小环尾狐猴慢慢长大,从“社恐”变“社牛”,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小袋鼠要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待满6个月才会出来活动。记者 崔引 摄)
争宠——
在赤大袋鼠展区,一头育儿袋鼓鼓囊囊的雌性袋鼠身姿妖娆地躺在地上。半晌,一只小脑袋从育儿袋中探出来。
你以为只有刚出生的袋鼠宝宝才有资格待在育儿袋里?那是你没见过袋鼠宝宝有多“黏人”。通常它会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待到6个月才出来,而且还会时不时钻回去“求抱抱”。
即便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已经有了弟弟或妹妹,也无法阻拦它“求抱抱”的决心。一直要等到满10个月之后,它才会放弃对妈妈的“依恋”,长成为一只真正独立的袋鼠。
(相比“洛洛”,小安哥洛卡象龟明显要养得“糙”很多。记者 崔引 摄)
独立——
还记得安哥洛卡象龟“洛洛”吗?它于2021年4月5日开始破壳,前后花了四天时间才从壳里钻出来。
一眨眼,“洛洛”已经满周岁了,也在今年2月16日迎来了它的小兄弟。
当“洛洛”和小兄弟在一起,个头明显要大一圈,可工作人员却说,这位小兄弟并没有因为自己个头小就表现得缩手缩脚,“十分活泼,时不时去咬一下‘洛洛’的脚。”
“洛洛”是亚洲第二例,国内第一例在动物园出生的安哥洛卡象龟,因此自打出生那天起,就得到工作人员分外细心地照顾,“像龟粮,都是我们拿手一口口喂到它嘴里的。”
一直到今天,“洛洛”依旧只会自己啃菜叶,而不会自己吃龟粮。
相比之下,新出生的小兄弟或许知道自己的地位比不上“洛洛”,生活上也“独立自主”很多,自幼就学会自己“吃饭”,无论是龟粮,还是菜叶,都是吃得又快又好。
就连工作人员也开玩笑说,“就跟家里有二孩一样,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石承承 编辑 曾梅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徐效文 终审 王籍
关键词: 野生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