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刘波
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当天发布的《2021年宁波市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宁波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1.8%,远高于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81.3%);在居住地附近有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的城镇成年居民中,使用过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的居民比例为79.8%。
那么对家门口的社区图书室,居民有怎样的印象和期待?
两天来,宁波晚报记者在城区部分社区进行了街采,同时发布了一个小调查。收到的反馈显示,超过90%受访居民表示自家社区有图书室,82.3%居民至少去过一次。
本文图片除备注外均为海曙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图书室。 记者 刘波 摄
少儿及家长、老年居民
是光顾社区图书室的主要群体
接受宁波晚报街采和小调查的居民共有412人,年龄跨度从5-80岁,其中35-50岁的占了一半多,达到54.9%,且这部分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程度超过八成。
当问到社区图书室开放时前去看书的频率时,5%的居民表示几乎每天都去,一周去1-2次的居民有28%,一个月去1-2次的则有27%,还有不少居民表示想到就去,没统计过次数。另外,从没去过社区图书室的居民在10%左右。
通过调查问卷和对社工的采访,记者了解到,经常去社区图书室的,主要是少儿阶段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此外,老年人占比也较高。
调查问卷也显示,社区图书室的书籍种类以少儿读物、小说杂文、生活类以及报刊杂志为主,语言类、艺术类、技能类等专业性书籍较少。
离家近、看书方便、环境安静
社区图书室自有拥趸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很多社区图书室还没重新开放,但已有不少居民去社区去询问开放时间了。“我家小孩已经三年级了,很喜欢到社区图书馆里看书做作业。每天晚饭后,我都陪着他去。”家住海曙区安丰社区的朱女士说,孩子在社区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时候,她也会挑一本书看看,有时候也会从自己家里带一本书过去。在她看来,安丰社区的这个图书室很大很安静,书不少,环境也不错,最重要的是离家近。
张先生一个月前刚刚从江苏扬州来宁波创业。“我打个前站,等我站稳脚跟后,后面一大家子人也都要来。”虽然自己刚刚安顿下来,他已经打听到了社区图书室的位置,还去了一次,“我的工作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相比人来人往的咖啡馆,社区图书室肯定更适合我。”
家住海曙区丽园社区的翁女士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她都会带着孙女去社区的图书室看漫画书。“孩子年纪小,对这类书感兴趣。孩子看这类读本是图一时新鲜,借阅比较适合。图书室离家这么近,很方便。”
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图书种类、提供配套服务
是很多居民的期待
刚来宁波创业的张先生说,他希望社区图书室能有一些生活和创业方面的书,开放时间最好一直能到晚上9-10点钟。“白天要上班,晚上吃完饭、做完家务过来,社区图书室通常快关门了。”
家住鄞州区中河街道东城社区的傅羽小朋友去社区图书室是为了做作业,安静的环境让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图书室的书基本上都是给很小的小朋友和成年人看的,我一般带自己的书过去看,要是多点适合小学生看的书就好了!”
海曙迎春社区的李先生则表示,他去过社区图书室,但有点失望。“面积小,书籍少,还很陈旧。里面看书的人少,没有大图书馆那种氛围。”因此,他一般会开车去宁波图书馆看书。“如果社区图书室的环境能够改善,书籍种类能丰富起来的话,我就不用舍近求远了。”
在收到的问卷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社区图书室提出了相似的建议——搭载相应的配套服务。
“书籍定期更新,这样才能吸引居民。”
“建议有专人管理,社工精力有限,最好发动志愿者加入。”
“多举办读书活动,比如主题分享会之类的。”……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
共筑书香之城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
在鄞州区中河街道东湖社区,有一个筑香书馆,是由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建的。该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无人值守,居民可刷身份证进入,自2018年入驻东湖花园后,备受周边居民的喜爱。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较筑香书馆,原先东湖社区阅览室的书籍种类少,书也比较老旧,且空间较小,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大。“筑香书馆建成后,我们也有了新的思考。”2019年,社区撤掉了原先在居委会里的阅览室,整合资源,将阅览室的原有功能与筑香书馆进行嫁接、融合。“在日常维护方面,由筑香书馆负责,到了暑假,社区会与筑香书馆联合开展一系列活动,居民们都很乐意参与。”
鄞州区中河街道东湖社区筑香书馆。通讯员 周芬娣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不少社区图书室、农村书屋,兼具宁波市图书馆还书点的功能,颇受居民好评。
“疫情快过去了,我们很快又可以去看书了!”在宁波这座书香之城,爱阅读的居民们怀揣着同样的期待。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林伟 陶倪 王悦宁 文 刘波 摄 编辑 李秀芹一审 薛曹盛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徐叶 终审 杨静雅
关键词: 需要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