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经典养生秘钥 但‘秋冻’也有讲究并非人人皆宜

2022-09-08 09:02:22
来源:金陵晚报

凝露始白,随着昨天“白露”节气的到来,秋露凝结,秋天来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伴随着暑气的逐渐退去,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也随之出现。“天气转凉,虽说‘春捂秋冻’是经典养生秘钥,但‘秋冻’也有讲究,并非人人皆宜。”昨天,多位中医专家开出白露养生攻略,并提醒市民,白露过后养生重点除了“捂”还要防“秋燥”。

这些部位不适宜“秋冻”

民间常说“春捂秋冻”,“这有一定的依据。”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沈建军解释,“夏秋换季之时,天气由热转凉,气温不稳定,急切地加衣遇上气温回升,容易造成出汗过多,外感风邪,易并发感冒。而适当的寒凉可以锻炼耐寒能力,提高人体对低温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以适应寒冬的到来。”

但沈建军表示,“秋冻”需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鼻腔疾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以及儿童、老人等体质虚弱者,要严防仲秋阴寒之气侵袭,以防疾病复发。”

而民间“白露身不露”的说法,则是因部位而异。“女不露脐,男不露背,以防受凉。此外,这时要特别保护头面部、脚部、肢体肩、膝关节和腹部的保暖。”沈建军解释,“头部受寒易诱发头痛、面瘫、心脑血管疾病;鼻腔吸入冷空气还会诱发哮喘、咳嗽,甚至肺炎。寒从脚起,随着天气变冷,脚部保暖越来越要被重视。睡前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预防失眠、提高睡眠质量。腹部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肠道痉挛、腹痛腹泻。”

养肺润肤防呼吸系统疾病

不同于夏季的湿热,冬季风的到来使得降水量大大减少,天气转凉,气候也变得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孙子凯表示,此时人体极易出现咳嗽、口咽干燥、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除了御寒保暖外,还应注意防止秋燥。

“燥邪伤肺就容易出现鼻咽干燥、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干咳无痰、喉咙干痒、痰中带血等症状,而且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如果秋天没有养好肺气,冬天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孙子凯分析,“此时要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适当运动也很重要。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侯莉莉表示,“白露”时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容易加重的时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是预防疾病发作和缓解病情的有效途径。”

此外,省中医院皮肤科单敏洁主任中医师提醒,秋天天气干燥,皮肤缺水,汗腺分泌减少,“中老年人本身皮脂腺分泌功能下降,皮脂水溶性物资缺乏,要防止皮肤发红、干燥导致的瘙痒不适。”

谨慎“贴秋膘”,减轻肠胃负担

养肺润肤之余,专家建议饮食也讲究以“润”为主。

“要‘养阴液,润肺燥’,要多吃一些‘清润’的食物。”侯莉莉推荐食用菠菜、银耳、核桃、莲子、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等蔬果,“还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养肺生津。”

沈建军则提醒市民谨慎“贴秋膘”。“季节转换之时,脾胃功能尚在调节阶段,过度进补容易造成胃肠负担加重,‘贴秋膘’硬生生贴成了肠胃炎。因此,秋冬进补应以清淡、滋润为主,避免大辛大燥、肥甘厚腻,如火锅、烧烤等食物。熬汤时加入石斛、沙参可以更好地滋养肺胃之阴。”

关键词: 春捂秋冻 经典养生秘钥 暑气逐渐退去 白露节气 谨慎贴秋膘 白露养生攻略 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养生要秋燥 这些部位不适宜秋冻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