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听说入住的是感染的医护人员,主动免掉所有房费……这是两位医护人员的“过冬”故事

2022-12-24 11:15:18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这两天去医院走一圈,真的特别感动,你会发现我们的医护人员太可敬了,很多人都是克服种种困难在岗位上坚持着……”近日,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在给全院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抱团前行,定能消融疫情的坚冰,走向温暖的春天。”

这个“冬天”,他们是怎么过的?让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相关资料图)

视频制作 记者 徐露清

“这些都是医护人员的孩子必须要经历的”

酒店免去了她的全部房费

12月18日,父亲的感染拉开了宁波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护士费娜一家“抗阳”的序幕。

12月19日晚上7点左右,费娜在方桥院区护送当班的最后一位患者回病房,却被告知病房进不去了,因为隔壁床“阳”了。接着,她和患者家属在病房里进进出出一通腾挪。她怀疑,自己就是在那时感染的。

12月20日,她就开始全身发冷,喉咙疼,之后发烧到了39℃,出现了“刀片嗓”,浑身酸痛。于是当天晚上下班后,她来到了家旁边的一家酒店,站得远远的,和前台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酒店并未迟疑就接受了她入住。

第二天早餐时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又拜托酒店工作人员帮她把食物打包放到房门口。让她吃惊又感动的是,她很快接到了一通来自酒店的电话——对方说,现在医护人员都很辛苦,她的房费酒店全免了,之后饭菜都会直接送到房间门口,让她安心住下就好。那天早上,费娜收到了一份特别丰盛的早餐,牛肉面、鸡蛋、牛奶等应有尽有。“真的很感动,不然我自己出去买真的是不方便也走不动。”

费娜有两个孩子,姐姐9岁,弟弟6岁,丈夫是同家医院的妇科医生张富斌。原先,两个孩子还有外公和奶奶照顾,但自从外公加入“羊圈”后,12月22日凌晨,奶奶也“沦陷”来不了了。于是当天早上,两个孩子的早饭也成了问题。好在前几天,费娜在家里备了些开袋即食的华夫饼、鸡蛋和牛奶,垫垫肚子,早餐也算对付过去了。中午,丈夫终于下夜班回家,带回了医院的盒饭。

张富斌已经是科室里“幸存”至今的最后几个“天选打工人”了。从几天前开始,该院妇科病区的病人就陆续“阳”了一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陆续出现症状。本来还抱着挺进“决赛圈”的决心,没想到回家后,张富斌也开始头痛、喉咙痛,到下午已经基本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于是他赶紧把两个孩子关进主卧,把自己隔离到书房,两个孩子又成了“留守儿童”。

女儿发来照片,询问手上的水疱是什么(通讯员供图)

就在前一天晚上,姐姐突然给费娜发来一张胳膊的照片,问妈妈红圈里的小水疱是什么。原来再前一晚,姐姐和弟弟独自在家抱着热水袋,不小心睡熟了,皮肤贴得太久,烫出了水疱。虽然心疼,费娜也只能在电话里,让女儿从家里找出棉签、纱布、烫伤膏,一步步指导她完成包扎,最后看着有些蹩脚的包扎成果,还不忘调侃一句,“以后还得专门上一节包扎课”。

小朋友有些蹩脚的包扎成果(通讯员供图)

费娜说,两个孩子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需要长时间独处的情况,但“这些都是医护人员的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让她欣慰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听了太多同事家孩子的类似处境,两个孩子似乎从心理上已经非常适应现在的情况。在她自我隔离的第一天,两个孩子就打包了很多东西,一起拎到酒店门口,还叮嘱她赶快好起来。这几天,她都在手机上给孩子们转达作业、检查作业,想他们的时候就看看窗外,因为酒店窗户望出去,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好在有家里亲戚照顾,每天按时送食物,因为亲戚单位也有阳性感染者,怕传染孩子,食物只放到家门口,但两个孩子的日子过得都还行。

这些天,费娜的发热一直反复,丈夫的情况也不太好,尤其到了每天中午和午夜,两个人都烧得厉害。她说:“再看看情况,如果体温退下来,转阴了,肯定要尽快回科室,现在大家都很难。”

酒店窗户望出去就是费娜的家(通讯员供图)

转阴返岗第一天手,术做到次日凌晨4点多

但他还是感到很惭愧

现在大家确实都很难。

12月22日晚上9点半左右,记者致电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潘东晓时,他正要开始一台手术,匆匆挂了电话,这台手术后来做到凌晨2点;12月23日,他又是一上午的手术,中午12点左右匆匆接受了采访,12点半不到又投入到下一台手术中。而12月23日,是潘东晓新冠核酸检测转阴后返岗的第3天。

此前,潘东晓给一位阳性患者做了一台小手术,第二天晚上他就开始发热到39℃多,整整三天走路都费劲,退烧后虽然依旧全身乏力酸痛,但是至少能走了。

潘东晓所在科室内,一位护士拥抱安慰另一位体力不支的年轻护士(通讯员供图)

潘东晓说,他是科室里比较早感染的,之后,科室里的医生护士也逐渐“阳”了。雪上加霜的是,冬季又恰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近两周科室里该疾病的大致手术频率已经从原先的3天2台增加到了2天5台,加上神经外科手术大部分都是急诊,科室的人力着实“压力山大”。因此,感染的医护人员都是一恢复阴性,迅速回到“天选打工人”的“打鸡血”状态。

潘东晓(中)在手术中(通讯员供图)

12月21日晚上,科室突然连着来了两个急性脑梗患者,都需要第一时间打通血管。通常,一台手术需要两个医生,当时在岗的医生也是刚刚转阴,并且已经做了一天的择期手术,实在体力不支。于是迫不得已下,科室的电话打给了同样刚刚转阴、到基层医院下沉回来的潘东晓,他二话没说就赶回了院内。这台手术做到了次日凌晨4点多,到开始白天的值班,中间他只睡了3个小时。

即便这样,他说自己还是感到很惭愧:“我有时还要下沉到基层医院,那里的节奏相对缓和一些,还能喘口气。但我的同事们,包括所有的护士们,始终坚持在院内,真的挺硬气的。谁稍微恢复了就顶起来,吃不消了就歇会儿,好了再来。”

潘东晓在会议室里的床(通讯员供图)

和费娜一样,潘东晓也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都不到两岁。

“大家可能觉得医护人员家里一定不缺药,但其实小朋友吃的‘美林’我也一直买不到。”潘东晓笑言,因此从防疫政策调整开始,为了防止把病毒带回家,传染两个孩子,他和妻子已经整整两周没有回家,两个孩子都由外婆照顾着,在家“封闭管理”。手术多时,他就一张折叠床、一个睡袋,睡在医院会议室里,有空时便回父母家住一晚。

“好在两个孩子还小,不太黏爸爸妈妈,原先平时也是外婆带得多,所以只要看到外婆在,他们就挺开心的。”潘东晓说,自己也有想孩子的时候,那就看看家里的视频和手机照片“解解馋”,“两周没见,说不定回去都不认识我了。”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徐露清通讯员陈静娜 郑轲

编辑 任诗妤 一审孙美星 二审 檀传才 三审 葛颖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