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系列报道② |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甬上拍客里的小店实录

2022-12-27 16:06:10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在2022年的尾端,未知依然多于确定,但总有一些平凡、真实的变动,值得被定格。因为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在变动与浮沉中,越需要坚定、温暖、平和的力量 。

晚报·甬上推出”希望是光,希望有你“年终系列报道,将讲述我们的年度记忆及启发。它属于我们共同打拼的2022,也属于每一个宁波人的光阴故事。

小店,是城市经济社会的最小单元,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市井烟火;是一座城的马路记忆,也是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心头好。

这三年,小店店主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群体之一,很多店开了关,关了开,沉寂多日,又重启灶台。他们特别不容易,但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半年前,宁波晚报甬上拍客频道和镇海区摄影家协会共同策划了2022年理事引领项目“小店相册”,数十位摄影师,各选一家自己熟悉的小店,拍摄店里店外的不同营生、人情往来。他们不是记者,大多以熟客或亲人的身份走进小店,往往更容易听到最掏心窝子的话。

我们从中选择一部分陆续发布。近三年,镇海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疫情。摄影师镜头下的小店实录或许会让我们看到更多人的艰辛与坚持,不懈与不屈。

1、慧敏水果店:生活就像手里的甘蔗

摄影师陈佩丽:

这家水果店就在我们小区边上,庙前路221号,门面特别小,胜在新鲜实惠。习惯了进进出出买一点水果,看着三个小孩在店里蹿来蹿去玩,在店门口写作业,一点点长大,打算去拍摄的时候我问老板娘,很久没看到大女儿了嘛,她笑:“上大学了呀。”

算算,这家店竟然已经开了十年了。

老板娘叫慧敏,42岁,安徽阜阳人,到宁波20年了。她说刚来的时候骑三轮摆摊,慢慢有了点积蓄,就开了家水果店,后来学会了开面包车,进货就更加方便了。

我知道慧敏的店每天晚上开到10点,去拍了以后才听她说,每天四五点钟就要开车去奉化的果品市场进货了。日复一日,全年无休。她说,有什么办法,有三个孩子要养呢。

慧敏是个大方爽利的人,疫情严重的时候,附近小区封闭管理,她将熟客建了个群,发一些水果信息,有人买,就打包送到小区门口。我收到后发现多了一些,她说,水果一直放着也会坏的,大家被封着都不容易,不如送一些。

她庆幸再忙也没有雇人,一个人横竖亏不到哪儿去,反正大家总是要吃水果的。自己再辛苦,也总能撑过去的。物流影响,进价都涨,特别是这几天,她得去得更早才能进到货,晚上也守得更晚,“多做一单是一单。”

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那天拍到最后,还是没忍住:“慧敏水果店,为什么招牌上是‘利敏’?”

“以前我老公的名字,”她顿了顿,“招牌挂了十来年懒得换了。”过了好一会儿,站起来,“女人终归还是要靠自己的,这些年好苦,好在孩子听话懂事,现在都大了,要熬出头了。“她努力抬起头睁大眼睛,但我还是看到了那泪光一闪。

我最喜欢她削甘蔗的照片,那姿势又酷又飒。生活也是这样的吧,看起来坚硬而粗糙,但一咬牙快刀下去,终能品尝到其中的甜。

2、汀奢女装心急煞也没用场啊,不如笑呵呵地过

摄影师戴明刚:

蕾蕾是我老婆,虽然结婚20来年还叫老婆”蕾蕾“有点肉麻,但大家都这么叫,也无所谓了。

我是她1.2万抖音粉丝中的一个,这个数量不算多,但足以让她的家庭地位不可动摇。听说我要拍一家小店,她不轻不重哦了一声,我秒懂:“就拍你的店。”

我挺佩服她的,折腾了20来年,开过童装店、女装店、男装店,在望湖市场设过摊,也做过微商,攒了点钱去开美容院,可惜时运不济,亏惨了。现在这家在镇海吾悦广场新大街的小店“汀奢”,就是美容院赔了以后开的,卖女装和化妆品。那是去年11月底,我觉得这时开实体店实在冒险,但她坚持冒这个险。有一家实体店,人家更容易相信你。

果然,刚盘下店面疫情就来了,在家静默了十多天,等到解封才动工装修,弄好已近春节,错过了传统的最佳服装销售时机。好在,她原来积累了些线上的老客户,勉勉强强也卖掉了一些。

封在家里的时候,她没事开始拍抖音。以前也尝试抖音带货,但反响平平。现在拍的大多是鸡毛日常,今天烧了什么下饭,婆婆吃什么,说了什么,我暗想,这会有人看?可看的人还真不少。她一口地道宁波话,生动接地气,和我90岁的老娘配合默契,还出了个“婆媳关系”系列,于是大家都知道她比我孝顺。

渐渐的“宁波蕾蕾姐”小有名气,粉丝都是附近本地人,她想得很清楚,只有他们才会来到店里来,也更容易信任你,和你成为朋友。最远的,也有象山奉化的客人专门赶来试衣服。她说足够啦,反正没想暴富,小目标就是把亏的钱赚回来。

具体营业额她不让说,但我知道,98元一支的粉底液,这个月已经卖了好几百支。

但这几天又不行了,因为疫情快递跟不上,又一次完美错过年前的黄金销售期。她挨个儿打电话叫客户撤单,然后拍个了抖音把成堆的库存给大家看,笑嘻嘻地说:“哎呀,我真真心急煞也没用场啊。”

这大概就是她生存的智慧,知道急也没用,就笑嘻嘻地过,把烦恼当笑话一样说。

3、八磨坊:真心实意的纯手工美味值得长长久久

摄影师谭乐:

这几年一直在拍庄市老街,有一回在老街上看到老江的豆制品作坊,上面有块牌子: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毛豆腐。我说,这个我在黄山吃过的,名气倒是蛮大的。老江大概听出我话里的意思,说:那你尝尝我的。

我带了一些油豆腐回去,第二天又来回购,从此成了常客。

做豆腐要起得早,我清晨5点半去拍,老江已经忙了三个半小时,赶制出了当天第一批豆腐。他倒了杯豆浆给我,又浓又香,甩外面早餐店几条街。他还做豆干、豆皮、油豆腐、千张,都是纯手工。我们家最爱油豆腐,吸满了汤汁,豆香浓郁,口感超绝。毛豆腐是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我一开始是不接受的,但尝过之后,也渐渐喜欢上了。

老江叫江社荣,2013年来到宁波,靠家传手艺征服了很多我这样的当地人,融入了异乡,2018年被评为徽州非遗代表继承人,电视台都有报道过。那是他的高光时刻,当时还在宁波南塘老街开了店,叫“八磨坊”,据说排队的人一度可以媲美油赞子。但这两年客流量下滑,房租和员工工资对一家手艺人来讲,确实承受不起,今年只能把店关了。现在做的都是熟客生意,以前加过微信的,往往继续来购买。

目前老江的精力都在这个小作坊,她和老伴、女儿一起做豆制品,女婿打包发货。但仅仅靠口口相传,能做多久,他也不知道。

希望疫情过后,他的店还能开起来吧,这样真心实意的纯手工家常美味值得长长久久。

4、夏天的麻辣烫:那一碗热腾腾的欢喜

摄影师潘红伟:

我是在秋天才发现这家叫作“夏天”的麻辣烫,开在镇海文化广场的一个转角,小清新风格一下把我这个颜控吸引住了。进去点了一碗,发现连豆芽这种小配角都是饱满鲜甜的,顿生好感。

小店不过20平米,6张桌子,来来往往翻桌率很高,年轻的老板娘戴着粉色的厨师帽进进出出地忙,我喜欢那种热乎劲。后来又去了几次,混了个脸熟再提拍摄要求,老板娘一口答应了。

过了饭点,人少了,一个小孩跑进店里写作业,那是她儿子,小名夏天。老板娘也姓夏,舟山人,做了七年全职妈妈。孩子上小学,她便“复出”开了这家店。店小,成本不算高,她爸爸的骨头汤熬得一绝,她有信心开好。果然一开张就热闹,特别是附近镇海中学的学子们,一到饭点就蜂拥而至,忙不过来。后来疫情加重,孩子们都被要求在学校食堂就餐了,客流量就少了。但慢慢地,附近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被吸引过来,毕竟新鲜,便宜,味道也好,还快。疫情总是一波一波的,熬过去,就好了。

这两个月我就不大看见老板娘了,但店一直开着。昨天我微信问了她一下,她语音回过来,嗓子有点哑:“阿姐,我阳了。”但她精神状态还可以,告诉我这两个月不在,是回舟山又开了家店。10月装修,11月开店,开了不到一个月,疫情严重,实在开不下去了。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这两天,镇海店里也没什么人。

“但都会过去的呀!又不是没有经历过,疫情一过,生意马上会好的,“她说,"阿姐,你等我回来。”

我竟觉得眼眶一热,是啊,都会过去的,谁不爱这一碗热腾腾的欢喜呢!

《宁波晚报》12月27日A04、05版:

相关报道:

年终系列报道① | 9种健康码,1个九宫格——一个外贸人的年度印记

来源宁波晚报 樊卓婧文

一审郑娅敏二审任晓云三审吕荣终审刘雄飞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