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奉化乡贤、浙江文物事业开拓者毛昭晰先生去世,宁波这些地方被保护都与他有关

2023-01-05 21:11:25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视频制作 记者 顾嘉懿

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1月5日6时40分,著名史前史学家、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在杭州辞世,享年94岁。

毛昭晰1929年5月7日生于宁波,祖籍奉化区溪口镇石门村。他一生心系文博事业,为保护文化遗产呕心沥血,被称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救火兵”。


(相关资料图)

杭州黄龙洞边上的护国仁王禅寺遗址、宁波的张苍水故居、绍兴的秋瑾烈士纪念碑,还有杭州求是书院、郭庄、沙孟海故居、刘大白墓、张宪资福庙,嵊州古城墙,海宁盐官王国维故居,桐乡乌镇修真观戏台,湖州钱业会馆……都是在他的努力下保护下来。

2009年6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毛昭晰 “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文化遗产保护的“救火兵”

毛昭晰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世界古代史专家。1945年他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一年后转入史地系,1949年开始在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51年后任教于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从事人类学、史前史及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至1993年,兼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1993年,当选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年轻时的毛昭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被任命为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局长的毛昭晰为保护浙江文化遗产鞠躬尽瘁。

据友人回忆,毛昭晰在办公室的时间少,大多在路上、车上。只要有文物消息传来,或者在报纸上看到哪里的文物出事了,他就会立刻动身,或者给国家文物局写信,加入国家文物局的调查组。只要是文物的事,不管哪里都要去。毛昭晰说:“我是来当‘救火队队长’的。”

在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毛昭晰的奔走,使浙江省大批古城、古镇、古文物在城市化过程中免于被毁。

就宁波而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保护与建设,镇海梓荫山、中山公园张苍水故居、月湖古湖心寺、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群的保护都与他有关。

1983年,宁波镇海有关部门决定在镇海口招宝山旁的梓荫山上建电视差转台,还准备在这里造电视台的办公用房。可这座小山遍地是“宝”——山上有宋代的摩崖石刻和清代爱国将领吴杰的纪念碑,山下是鸦片战争时期反侵略斗争的练兵场,附近孔庙的泮池是民族英雄裕谦殉国处。不远处还有唐代海塘,林则徐被贬后曾到此处考察过海防。

镇海梓荫山资料图

眼看这座极具文物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梓荫山即将遭到破坏,刚上任不久的毛昭晰心急如焚,专程赶赴宁波做工作,终于使得差转台改建到甬江南面的金鸡山,梓荫山的文物得以保护下来。

如今镇海海防遗址,已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建起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

河姆渡遗址保护的“推手”

毛昭晰先生还在河姆渡遗址保护与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河姆渡遗址发掘亲历者汪济英先生曾回忆,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其中就有当时还是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毛昭晰。“这一次他来河姆渡,纯粹是出于教学和研究上的需要,但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是,此行对后来河姆渡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作用甚大。”

河姆渡遗址二期发掘现场资料图

前后多次到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参观,使毛昭晰心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想法——在遗址建一个博物馆,让大家都能看到丰富的河姆渡史前文化。但当时,博物馆这样的社会教育机构还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梦想变为现实,十分困难。

毛昭晰始终把此事放在心头,一有机会就大力“宣传”。1986年春节,他在浙江美术学院看画展时,碰到时任省人大主任的老省长李丰平和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部长罗东,两人被邀请来河姆渡“看看”。最终,一行人于1986年4月16日出发到余姚,同行的还有省人大、省外办、省财政厅、省计经委的有关同志。

在余姚开会时,毛昭晰提出应该建一个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认可。当年6月,河姆渡开发领导小组在余姚成立,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至今已有30年。

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馆典礼现场

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毛昭晰全程参与,对建设方案反复讨论修改。据他生前回忆,“一共修改了八次”“我们还请浙江省博物馆的美术家杨柏祥同志设计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标志物——三块巨石,两块基石上架着一块横向刻着‘双鸟朝阳’图案的巨石,高高耸立在河姆渡渡口,非常醒目。”后来,这三块巨石也成了河姆渡遗址的标志,余姚的标志,宁波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上林湖越窑遗址也留下毛昭晰的诸多足迹。据原上林湖越窑遗址文保所所长童兆良回忆,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毛昭晰曾多次到上林湖调研,每当步入这块“风水宝地”,总要嘱咐大家“一定要保护好,为子孙后代负责”。

宁波人士怀念毛昭晰先生

张苍水故居与月湖古湖心寺保护的“功臣”

在宁波市区,中山公园张苍水故居以及月湖古湖心寺(又名月湖庵)的保护也有毛昭晰的功劳。

1998年,我市为建设中山公园决定将张苍水故居异地搬迁。当时,张苍水故居已属海曙文物保护单位,搬迁是否可行引发了文保员、文化爱好者的热议。

王介堂与杨古城、王重光、曹厚德等一致认为,张苍水故居是宁波城区保存完好和最突出的古代名人故居,他的爱国情怀彪炳史册,光照后世。故居非同一般文物,一旦拆迁,将失去历史意义。

消息传到省里,毛老立即打电话劝说宁波放弃搬迁。他说:“张苍水是民族英雄!他的故居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重要的文物,不能拆!”并表示:“异地重建就是对文物的破坏!”

在多方努力下,张苍水故居保下来了。后宁波盛传,张苍水故居没拆“是因为一位领导发脾气拍了桌子”,这个“拍桌子”的领导就是毛昭晰。当有人向毛昭晰求证时,毛昭晰苦笑,他哪会拍桌子,保护文物的事不是“拍桌子”能解决的,更多时候需要求人。

张苍水故居资料图

张苍水故居动迁事宜平息后不久,月湖花屿上的古湖心寺因月湖景区建设也被列入拆迁范围。月湖古湖心寺始建于北宋,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名人遗迹和题咏。宁波文化界与宗教界人士都为这一名胜将被拆除而揪心。

1999年4月21日,工程队进场,大殿屋顶瓦片几被揭尽,情急之下,王介堂向已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毛昭晰拨出电话。正准备离杭赴京开会的毛昭晰问讯,当即与宁波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沟通。下午4时,市文化局接到电话,古湖心寺拆除工程停止。

月湖湖心寺资料图

一次次“救火”,毛昭晰抢救下来的文物不计其数。与此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案的发起者,提出要在高校创办文博专业的人,在中国大运河申遗、西湖申遗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他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中,《羽人和海上之路》《江南文化和古代日本》《遣唐使时代五岛列岛和明州的关系》等多篇文字与宁波直接相关。

晚年,即使卧床养病养伤,毛老也时刻关注着文物工作的最新动态。当谈到文博事业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毛老的眼睛亮了,他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愿望,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你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部分图文综合国家文物局、光明日报、浙江省委统战部等报道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顾嘉懿 编辑 应思勤(见习)

一审郑昕玮二审 庞锦燕 三审 钱浩 终审 刘雄飞

关键词: 这些地方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