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牛肉、挪威三文鱼、智利车厘子……来自全球的优选生鲜冷链极大丰富了宁波市民的“菜篮子”。背靠世界第一大港的宁波,力争跻身全国冷链物流第一梯队,让更多全球好物从宁波发往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1月11日,在春节前夕,宁波专门召开进口冷链企业座谈会,邀请企业探讨食品与农产品进口、优化宁波口岸冷链物流等相关话题。疫情以来,生鲜冷链行业受到不少冲击,而在防疫政策调整的当前,这个“万亿级”市场仍面临挑战。
(相关资料图)
座谈会现场。记者 严瑾 摄
基础设施遇“堵点”
冷链是物流行业的“明珠”,核心是保鲜、安全、快速。
然而,目前,宁波口岸的冷链业务量与宁波“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并不匹配。以肉类为例,2019年宁波进口量为13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2%,尽管近年增长迅速,但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先行者”仍有差距。
究其原因,不少企业家提到基础设施的“堵点”。
中基商贸(浙江)有限公司由宁波商贸集团和宁波“外贸一哥”中基合资成立,曾在2021年进博会期间因买下10亿美元巴西牛肉而“一战成名”。该公司总经理史伟称:“宁波冷链行业要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仓储。我们在做一个2-3万吨的俄罗斯鱼货进口项目,却发现宁波没有航道畅通的散装运输码头,只好选择从舟山进港。我们希望能在梅山打造贸易中转地,完善仓储配套条件。”
联邦昌运进口的中东欧牛肉。记者 严瑾 摄
在宁波最大肉类进口商——联邦昌运执行董事孙崇龙看来,航空冷链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无论是抖音下单的美食,还是治病救人的药物,都有赖于空运的“快速达”,而这恰是宁波需补齐的短板。
“我们从西班牙进口高级火腿,却由于宁波没有直达的货运航班,必须先到上海空港清关后再发往宁波,更不用说实现‘5吨货物下单后一周之内送达’了。建议宁波成立空港联运专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座谈会现场。记者 严瑾 摄
更令企业家们共鸣的是,尽管宁波营商环境良好,但疫情期间宁波对进口冷链商品查验速度有限,消杀费用较高,增加企业的成本。长此以往,宁波的冷链进口恐怕会“叫好不叫座”。
宁波舟山港生产作业景象。通讯员 高雪峰 摄
多方联动破“难点”
诚如宁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冷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方方面面,需多方联动推进行业复苏。
目前,占地面积约400亩、容量可达30万吨的梅山国际冷链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2023年底建成并投用。同时,坐落在奉化方桥的宁波农副产品中心二期宁波冷冻食品市场也在建设中,最大库容量达10万吨,能满足宁波及周边地区1000万人的生鲜消费需求。这两个“超级大冰柜”达产后,有望让宁波成为全国第四大冷链枢纽港。
梅山国际冷链平台效果图。
史伟建议,宁波可借助梅山的冷链仓库发展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储,将生鲜打包后通过跨境电商的模式,携手天猫、京东等平台销往全国。
“我们看好宁波冷链发展的前景,想依托现有88万平方米的园区,申请更多口岸查验资质。“万科旗下冷链服务商——万纬冷链宁波公司负责人徐永煜建议,宁波应引进大型进口商做大”蛋糕“,让冷链业务量与港口的辐射能级相匹配。
而宁波西枢纽的建设和”第五航权“的开辟,或将弥补宁波空港物流的不足,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有望增设更多国际货运航班,大幅提升生鲜运输的时效性。
宁波首趟”第五航权“货运航班。宁波机场供图
孙崇龙说,宁波冷链行业还需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并呼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赋能。联邦昌运正在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进口供应链平台,以实现物流信息可视化,并可评估国内用户的信用分,为海外客商和政府部门做决策参考。
在企业铺就平台之际,宁波开放型经济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利好冷链发展的举措——市商务局将大力招商引贸,吸引更多进口龙头企业落户宁波;在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下,宁波率先接轨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宁波海关推出“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市口岸办打造”甬e通“平台造福进口贸易便利化……
冷链企业如何迎接春天?
当防疫政策优化、“堵点”逐一破除、政策红利释放、国内消费复苏……2023年,宁波冷链行业或将迎来浴火重生的春天。
浙江蓝雪冷库车间。来源:公司官网
对浙江蓝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甬而言,2020年疫情以来,该公司冷冻海鲜业务面临断崖式下跌。如今,政策和市场风向扭转,让李甬有了信心:“疫情是一场极限施压的模拟考试,教会企业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该公司将整合超过8000家国内商超门店资源,坚持把全球优选海鲜带到中国市场。
“嗨购中东欧”活动期间的进口牛肉礼盒。记者 严瑾 摄
孙崇龙打算将进口的冷冻肉类搬上更多宁波人的餐桌。去年,宁波举办“开放北仑·嗨购中东欧”活动,向市民发放专属消费券,这也让联邦昌运进口的中东欧牛肉在40秒内被一抢而空。他期待今年涌现更多促销活动,让进口冷链深入人心。
姚正正则继续服务全球知名巨头Costco(开市客)进入中国。2023年,Costco将在宁波、杭州开设门店,她希望能在宁波落地配套物流园区,并协助Costco开展冷链同城配送,让全球美食进入长三角千家万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生鲜冷链产品将通过“港通天下”的宁波进入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而一大批贸易、加工、物流、金融等相关配套产业将在宁波集聚,为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注入动力。
来源 东南财金 记者严瑾
一审 张波 二审 林兴科 三审 殷浩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