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计算平台一期已经建成,这里的计算能力达2.5PFlops。根据规划,三年内该平台计算能力将达10PFlops。”1月12日,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过渡校区(同心湖校区)一栋建筑二楼,宁波市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文军指着已投用的超算中心为记者介绍。
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平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筹建之初,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便布局计算平台、成像平台、微纳平台、电化学平台、AI研究院、数字孪生研究院等六大科研平台。其中,数字孪生研究院由市政府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合作共建,5年内投入8亿元。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性校区效果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文军指出,数字孪生涉及较多学科,是实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性技术,可在众多领域应用。科技创新之路要想行稳致远,必须突破关键基础性技术。数字孪生研究院将聚焦智能硬件与感知、建模与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多个子方向,探索关键基础性技术。
“数字孪生研究院关注场景产业化的研发。希望它能转移或落地到产业中,助推镇海区与宁波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曾文军说,AI研究院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人工智能研究院,满足国家及地方的发展需求,涉及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AI系统等研究方向。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性校区效果图。
宁波市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筹备机构。大学筹建工作目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2021年底,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为首的大学核心办学团队已初具雏形。过去的一年里,大学筹建工作按计划稳步有序开展。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学招募全球科技英才,师资力量日益壮大。截至目前,大学已正式签约37名教学科研负责人(简称PI),其中包括院士/顶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会士12人。曾文军表示,每个PI都拥有超强创新能力,可带领一个团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根据计划,10年内,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核心教授或独立PI将达到600人。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过渡校区(同心湖校区)。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一所由宁波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捐赠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省市共同建设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基于这一目标,我们正在做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学习对标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希望办学之路可以走得更国际化。”曾文军坦言,正因如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吸引了不少想回国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甬江科创区蓄积全球创新动力。
校园建设方面,大学永久性校区建设已启动。令曾文军欣喜的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有序推进。2022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已招收博士生47名。“2023年,预计招收博士生将达到100名。2025年,计划开始本科生招生和培养。”曾文军说,未来10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名本科生、3000名硕士生、3000名博士生,共计1万人。
来源 镇灵通
一审 应思勤(见习)二审 庞锦燕 三审 任山葳
关键词: 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