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如约而至。这次,走上“代表通道”的5位省人大代表中,就有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科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基层单元建设作为人大打造全过程民主的实践高地和数字化变革高地的重要结合点和关键着力点,通过迭代升级代表联络站,切实发挥“小单元”承载大业务、汇聚大民意、助推大治理作用。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黄科威和大家分享了他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他所在的余姚市梁弄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省首批基层单元建设试点之一,“我们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联络站迭代升级,不断深化、完善联络站的功能,实现了社情民意的‘全天候’收集和‘全流程’处理,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代表和群众在发现问题后,扫一扫“代表码”、“联络站码”,通过随手拍的形式上传,后台管理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情况予以分解落实并全过程跟踪反馈,大大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效率。
考虑到山区群众出行不便,“流动联络站”应运而生,变群众走上来为代表走下去。“去年,我到一个村里走访,有村民反映公交班次不够,我们就向市交通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到了圆满解决,村民也非常开心。”
为了让市级部门了解基层声音,各部门,尤其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纷纷“下沉”代表联络站听取代表和群众的声音,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许多代表和群众反映四明山区产业发展要更加重视、让老区人民有更多就业机会。对此,余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已经制定出台了《四明山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在谋划一系列的产业发展项目。”
为更加高效解决问题,代表联络站还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定期邀请“乡村两官”(法官和检察官)进站,现场解决一些涉及法律层面的复杂问题。
“去年我们梁弄镇一块近两百亩的土地,因承租人资金不足,致使项目迟迟未能开工建设。我们邀请乡村法官和检察官共同进代表联络站,和当事人面对面开展纠纷调解,后来通过法律途径解除租赁协议,使闲置土地‘活’了起来。”
来自宁波的省人大代表黄科威亮相“代表通道” 视频截图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认为推进基层单元建设,就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这样的‘小平台’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的一个缩影。我坚信,通过基层单元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定能让我们更好地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从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强烈。”黄科威说。
来源 宁波晚报记者房伟 石承承 编辑 应思勤(见习)
一审房伟二审 庞锦燕 三审 任山葳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