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第一次来敬老院,他昨夜睡得好吗?” 这位院长的回答,让家属又意外又感动

2023-02-22 17:59:17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艰难而忐忑的选择,尤其在农村。


(相关资料图)

将父亲送到象山鹤浦镇百丈敬老院的第一晚,戴女士和哥哥姐姐都没有睡好。他们的老父亲87岁,平时一个人住,去年年底阳过以后身体大不如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保姆,老人又不乐意住子女家。他们纠结再三,才将父亲送到了这家亲戚推荐的敬老院。

担心老人换了环境吃不下睡不香,戴女士本打算着第二天一早去探望,又怕院方觉得他们不信任,思来想去,傍晚给院长陈银芳发了条短信:“我爸爸第一次来敬老院,他昨夜睡得好吗?”

陈银芳回复让她很意外:“睡觉还行,就是上厕所床上起来有点困难,我就起来拉老爸一下,昨晚上了5次。”

父亲入院第一天,竟是院长亲自陪夜,戴女士一时百感交集:“我做女儿的,都不知道父亲一晚上要起夜这么多次。”

其实,陈银芳早在8年前接管养老院时,就给自己定过一条规矩:新入院的独居老人要亲自“陪夜”。这不仅缓解了老人初到陌生地方的孤单和不习惯,也可以真正摸透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规律。了解睡眠状况和起夜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做好服务。百丈敬老院现在共有老人90余位,最高峰时有105位,绝大多数老人都由院长陪过夜。

陈银芳给戴女士父亲陪夜时睡旁边的小床。

戴女士后来多次去探望,每一回都有新的感动:一回正吃午饭,父亲碗里的带鱼是中间两大段完完整整的,她想可能是对新来老人的“特殊照顾”,后来发现,每个老人吃的都是鱼的最好部位,鱼头和鱼尾是院长和工作人员吃的;一回是过节,院里根据老人喜好准备了不同口味的汤包,戴爸爸是肉馅,旁边一位阿姨是芹菜馅,老人说,口味都是院长事先问过的;还有一回周末,陈银芳带着大家唱越剧拍合照,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老人入院时是走路要柱拐,现在,他已经可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还说:“我就住这儿啦,你们安心吧。”

人人都夸陈院长,但陈银芳总说应该的,她早年做小生意,丈夫意外离世后她到镇里的养老院工作,从此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老人都当我是亲人,在一起热闹,开心。”

因为陈银芳的用心,很多老人家属把她当成了亲人。上周戴女士去,碰到了镇上开服装店的杨秀萍女士,送来满满一后备箱的大米、面包和猪肉给院里的老人。杨女士的母亲脑梗后住进这里,被陈银芳和同事们悉心照顾了6年后安详去世。之后,杨秀萍还是隔三岔五来送一些东西,说是为了感谢陈院长。

“以前妈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现在妈妈走了,陈院长所在的敬老院,还是最让我感激和留恋的地方。”

记者樊卓婧通讯员戴学一 郑思宇

一审郑娅敏二审庞锦燕三审杜春景终审杨静雅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