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悉心照顾天生听力障碍的小女儿,从不幸的婚姻中挣脱,机缘巧合走上了社区志愿者岗位,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五年。
【资料图】
她叫李小红,是高新区梅墟街道梅沁社区的一位优秀志愿者。细心、温柔、积极、友善是大家对她的普遍印象,大家都亲昵地称呼她“小红姐”。
成为志愿者后,她重拾生活的勇气
皮肤黝黑,双眼明亮,常身着休闲装,拎个帆布袋,奔波在社区各个角落,碰到附近的居民,她总是浅笑着打个招呼。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乐观爱笑的她,曾经也有过一段艰辛的经历。“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山村中,姐妹好几个。18岁来宁波打工,认识前夫后,要照顾病重的公婆,照顾两个女儿,做了十多年的家庭主妇。”
2012年,听力障碍的小女儿出生,李小红放弃了个人时间,全身心服务于家人。家务琐事连轴转,却换来了夫家的嫌,夫妻感情出现问题。多年的全职生活,也让她技能缺乏,没有积蓄。偌大的城市中,她认识的朋友屈指可数,身边缺乏支持的力量,逐渐走入困境。
偶然的一天,她得知社区缺少垃圾分类协管员,这个岗位有微薄的补贴。
“反正也是闲着,做社区服务我也有时间照顾家里。”她回忆道,朴实的笑容里透露着诚恳。
就这样,李小红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五年。
“她现在就像社区的当家人,对桶边督导的点位、物业管家等都如数家珍。”社区资历最老的工作人员提起李小红笑容满面。
在他人的支持下,李小红越来越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熟悉的居民打招呼,在志愿者队伍间交流信息,帮助有需求但难于开口的居民建立和社区的联结,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服务经验。
与此同时,在积攒了无数次的失望后,李小红勇敢迈出了离婚这一步,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靠自己经营起一个温馨的家。
李小红还把小女儿带出家门,一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去年暑假,通过参加挖掘“宝藏”烟头,“烟头换鸡蛋”等活动,小女儿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人也更加乐观了。
真情奉献,她的坚持结出硕果
五年来,对于志愿服务,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李小红说,一半是出于方便照顾女儿的考虑,一半是推己及人,希望帮助身边更多像她一样需要支持的人。
李小红几乎加入了梅沁社区志愿者联盟中所有的志愿者队伍:助老服务队、垃圾分类宣传队、巾帼志愿队、平安巡逻队、阳光22党群志愿服务超市……如今,李小红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是志愿者联盟的中流砥柱,编织了社区和居民之间一个又一个的联系网。
现在,47岁的李小红,不再向外寻求安稳,而是笃定内心,挥别过去,独立前行。在得知社区开设家庭照顾技能培训班时,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捧着书温习照顾老人的生活照护、心理照护、医疗护理等知识,将照料护理当做未来家庭稳定后的求职方向。作为“助人自助”理念的受益者,也作为传递者,她正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着更多的家庭。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陶倪
通讯员俞王雅 李竹仪 马妍芷 编辑 诸辰
一审丁晓虹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杜春景 终审 王籍
关键词: 单亲妈妈